课件24张PPT。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部分),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汴河两岸繁荣的景象什么叫“瓦舍”呢?
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北宋开封酒肆很多,高级酒楼称“正店”,小些的叫“分茶”。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酒肆(《清明上河图》局部)傀
儡
戏说书者蹴
鞠勾栏百戏
说唱图商店茶摊元杂剧演员宋朝时称春节为?端
午
节
赛
龙
舟元
宵
节
挂
彩
灯中元节荷叶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猜一猜: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声声慢》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南宋 ·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最突出的内容是什么?辛弃疾的词风与苏轼有何共同之处? 辛弃疾的词最突出的内容是什么?辛弃疾的词风与苏轼有何共同之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元曲四大家”马致远 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知识整合宋元都市和文化生活____:____、_____派都市生活宋词____:____派_____:____、____派元曲元曲包括:____、____和____
代表人物:_____《 》
四大家:___、___、___、___都市:___、____和____,在____的
____,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出现的原因?含义?勾栏的含义?P55下图名称?传统节日:春节在宋代叫?宋元戏剧主要形式是___,其形成于____,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为中心兴盛起来基础巩固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
A 陶渊明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3.元曲艺术在元代发展繁荣,其经典剧本《窦娥冤》的作者是( )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郑光祖 B C C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5.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不包括(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BDB7.“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上述文字描绘的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的是( )
A.北宋的开封 B.南宋的临安
C.元朝的大都 D.西夏的兴庆
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DDD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