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生物。
2.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及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来源。
3.了解土壤的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2.通过对土壤利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土壤的组成及各物质的比例
2.土壤的利用及土壤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将班级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每个小组自己准备1-2包土壤,烧杯1个。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幻灯片几副地球上丰富多样、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并用一幅扎根与壤中的大树做导图
师:将这些树苗种植在哪里比较合适?
学:土壤。
师:为什么种植在土壤里比较合适?土壤里有哪些物质?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些什么?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土壤中有什么?
让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土壤,观察它的颜色、气味和状态。给出下表,小组讨论完成。
你们认为土壤中可能有什么?
它们有无生命
分组交流结果。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物质的存在呢?出示下表,学生讨论、操作,完成下表
你们认为土壤中可能有什么?
证明的方法`
树叶
小虫子
小石头、小颗粒
水分
空气
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分组交流结果。
师: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死亡后的尸体在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下返回到哪里去了?
学:土壤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土壤的腐殖质形成过程,引出腐殖质的定义。
师:我们把粘附在固体颗粒物质表面,由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称为腐殖质。
师:土壤中腐殖质的多少与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何关系?
学: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就越好。
师:在土壤中大小不一,粗细不均的固体颗粒状物质我们称它为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学:我们称它为矿物质,它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师:分析上述表格能否得出土壤的成分?小组讨论完成,请把结果填入下表。
物质状态
物质名称
在土壤中所占的体积比例
固体
物质
液体物质
气体物质
师:在土壤的固体物质中,矿物质、腐殖质的质量各占多少?
学:矿物质占95%左右,其余的为腐殖质。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土壤物质的体积比例的扇形图
师:土壤是大多数陆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主要取之于土壤。那么土壤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师:土壤就像一层薄膜覆盖在陆地表面,薄的仅为十几厘米,厚的也只有一米左右。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在极其寒冷的地区时间则更长,可达1000年左右。因此土壤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土壤形成示意图,讲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师:观看土壤自由沉降的图。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学:矿物质颗粒大小不同,粗细不一。
师:大家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学:可用土壤颗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法来证明。
师:每一小组请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把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固体颗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的先后次序
(填快、较快、慢)
A
B
C
分组交流实验结果
师:固体颗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学:固体颗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快慢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大沉降越快。
师:科学家们经过严格的实验分析,精确地测定土壤中各种颗粒的大小。一般把颗粒直径大于1mm的颗粒称为砾石;把直径0.05—1mm的颗粒称为砂粒;把直径0.001—0.05mm的颗粒称为粉砂粒;把直径小于0.001mm的颗粒称为粘粒。
根据它们的不同比例,再划分出土壤的质地类型。
砂土:砂粒的含量大于50%,粘粒的含量小于30%。
壤土:砂粒的含量小于50%,粘粒的含量小于30%。
粘土:粘粒的含量大于30%。
师:不同质地的土壤,它们的肥沃程度一样吗?在肥沃的土壤中什么动物数量会比较多?
学:不同质地的土壤,它们的肥沃程度不一样。在肥沃的土壤表层中蚯蚓数量会比较多。
师: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土壤质地一样吗?在上面生长的植物类型一样吗?
学:不一样。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类型土壤的利用
师:在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各种不同的自然土壤,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人类在利用土壤时应符合什么规律?
学:自然生态规律。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小资料:我国的耕地,结合我市的工业发展与土壤利用情况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发言交流情况教师总结我市工业发展的代价: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以及污染程度的加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课件21张PPT。土壤的组成和利用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覆盖在陆地表面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与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讨论:你知道除了植物土壤中还有其他生物吗?
表层中层底层结论:土壤中有生物!设计:
把一些土壤放 入盛水的烧杯中,
是否有气泡出现?土壤中有空气?结论:!(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现 象:加热土壤后,试管壁上出现水珠土壤中含有水分?结论:! 将泥土放在铁丝网上直接灼烧(闻一闻)现 象:能闻到焦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有机物)!土壤中还有腐殖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2.农民在处理庄稼里的落叶的时候,并没有把落叶彻底清理,将部分落叶倾倒在土壤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想一想:土壤中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腐殖质越多越厚,土壤越肥沃。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从生活中体验知识东北黑土地水稻种植土壤中还有矿物质(无机盐)1.将土壤溶于水2.经过滤得到澄清的土壤浸出液3.再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蒸发结晶。溶液蒸发后,蒸发皿中有小颗粒的固体物质析出 .土壤中含有矿物质(无机盐)!现象:结论:实验结论: 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固体物质和空隙的体积各占一半,水分和空气存在于空隙中,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质量占95%左右,其余腐殖质质量占5%。土壤的组成(体积比)38%25%25%12%(约占固体质量的95%)腐殖质(约占固体质量的5%)空气水分矿物质探究结果:空气:水:腐殖质:矿物质: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固态作用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提供养料固定植物根系,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思考:土壤是怎样产生的? 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它们是土壤中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颗粒物。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因素。 砂土 壤土 粘土砂粒>50%
粘粒<30%砂粒<50%
粘粒<30%粘粒>30%土壤的常用判别方法:沉降法(P99活动)悬浮在水中的土壤颗粒自由沉降的速度和大小有一定关系。颗粒越大下沉越快,因而沉积的颗粒有明显的分层现象。1、岩石开始风化。2、岩石进一步风化,最低等生物出现。3、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出现。4、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结论: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土壤结构 1.不成团粒结构。有块状、片状和柱状结构体,有的“一盘散沙”,有的“铁板一块”,缺乏腐殖质。 2.团粒结构。土壤胶结成团块,形状似立方体或球形,团粒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的基础,它通气保水性能好,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课堂练习
(1)土壤是由___,____,_____
和____等不同物质混合构成的,它们在土壤
中的作用?此外,土壤中还有大量的生物。
(2)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_____形成的。
(3)含砂粒较多的土壤称为___,粘土较多
的土壤称为___,砂粒,粘土比例适中的土壤
称为____.
(4)腐殖质是死亡的______在土壤表层
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___,转化为黑色的腐泥
状物质,粘附在_____的表面形成的.
空气水分矿物质腐殖质岩石风化砂土粘土壤土动植物残体分解矿物质(5)土壤中含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颗粒物,其中含砂粒比较多的土壤为( )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砾土
(6)土壤中含砂粒<50%,粘粒<30% 的土壤为( )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砾土
AB腐殖质 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附着在矿物质颗粒表面——称为腐殖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