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三年级下册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是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
(1)3×4= 20×4= 12+80=
(2)6×3= 20×4= 12+80=
(1)3×4= 20×4= 12+80=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组第三道题就是在求前两题计算结果之和。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板书:口算乘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三组口算帮助学生回忆表内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
(2)汇报口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口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想法。(随学生汇报,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预设1:15+15+15=30+15=45(盒)
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过程,如下。
假设2:10×3=30,5×3=15,30+15=45。
引导学生说出每筐先算10盒,3筐就是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15盒,最后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算出总盒数45盒。
监控:说说你这样拆的原因?(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
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结果,如下,
预设3:想竖式口算。
预设4:9×3=27,6×3=18,27+18=45。
监控: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口算的原因。
(3)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师:第一种方法是用连加解决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把15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第三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第四种方法是把15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
预设:第一种方法烦琐,如果是计算13×6,一个一个的加,要加5次很麻烦;第二种方法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第三种方法容易忘记进位;第四种方法有时候乘数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如23×3中的23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三、巩固应用
1、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做一做”第一行的口算题。
(2)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第二种口算方法的优势。
2、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1)练习九第1题。
(2)练习九第3题。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限乘21人”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第(2)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练习九》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练习九共安排了12道习题,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1~4题配合例1,第5~7题配合例2,第8~12题是混合练习。
(2)第1题让学生分步写出口算过程和结果,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巩固。
(3)第2题是直接口算计算练习,巩固口算方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第3题和第4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口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第3题,借“限乘21人”培养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
教学建议
(1)设计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可将第2题的口算练习设计为游戏活动。将全班分为四组,每组选派4名同学,利用开小火车的方式口算其中一列题目,展开小组比赛。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特别是对关键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解题。例如,第3题的“限乘21人”和第4题的“一只熊的体重是虎的2倍”,对理解题意、找到已知条件和分析数量关系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理解题意部分,应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编写意图
(1)第5题主要练习乘数为整十数的口算,通过练习,巩固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2)第6题和第7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一方面利用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用“单价、数量与总价”等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3)第8题以夺红旗的形式呈现练习题,促使学生精神专注地参与练习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建议
(1)重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巩固算理。
在第5题的练习中,应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巩固对算理的理解。例如,16×5的口算过程如下:10×5=50,6×5=30,50+30=80,可以引导学生说出“16个5相加,先算10个5的和,再算6个5的和”,在巩固算理的同时,为今后学习乘法分配率作铺垫。
(2)利用对数量关系式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题(2)和第7题(3),以生活中的素材为情境,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会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教学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会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数量关系式模型,进而通过交流,掌握这一数量关系。
编写意图
(1)第9题是乘、除法口算的混合练习,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第10题,让学生利用 “速度×时间=路程”关系式解决 (1) (2)两个问题。问题(3)是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间的速度差乘追及时间等于追及的路程这一关系式来解决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不作共同要求。
(3)第11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用到多个时间单位的换算及刚刚学习的口算乘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
(4)第12题,呈现购票的生活场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第(1)题,考查学生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认真理解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是分析和解题的依据,但有些条件是隐含的。例如,第10题第(1)题中的1分钟,第11题中的1小时和1天。教学中要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将隐含的条件转化成解题需要的条件。
(2)运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行程问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理解“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第10题第(3)题的基础,而对于两种动物的速度差的理解则更为重要。可利用课件动态模拟豹子和羚羊1秒钟后距离相差了多少,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速度差;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温习旧知
23×3= 37×5= 72×6=
46×4= 85×3= 98×2=
63×7= 56×5= 32×9=
口算几十几乘一位数时,可以用几十和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部分积加起来。
预习新课
(1)15×30=□ (2)21×400=□
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先把乘数中 相乘,算出积后,再添上原来乘数中 。
练习反馈
1.算一算,填一填。
2.王大爷卖了400只鸡,平均每只鸡卖13元,王大爷这些鸡共卖了多少钱?
3.在“六一”儿童节的下午,三(2)班的李老师带领全班41名同学去看电影,他们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4000 ( )×( )=4000
( )×( )=4000 ( )×( )=4000
( )×( )=4000 ( )×( )=4000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69 185 432 184 255 196 441 280 288
预习新课 (1)450 15×3=45 45×10=450
(2)8400 21×4=84 84×100=8400
练习反馈 1.左边:360 720 1080 1440
中间:300 500 700 900
右边:4800 9000 8100 7500
2.13×400=5200(元)
答:王大爷这些鸡共卖了5200元。
3.(1+41)×30=1260(元)
答:他们买票一共要花1260钱。
4.答案不唯一。如:
2×2000=4000 4×1000=4000
5×800=4000 8×500=4000
10×400=4000 20×200=4000
80×50=4000 100×40=4000
几十几、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
温习旧知
30×4= 40×5=
8×900= 3×70=
20×7= 600×8=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预习新课
口算几十几、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可以用 和 或 和 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部分积 。
练习反馈
1.直接写出得数。
13×2= 170×5= 28×6= 230×4=
34×3= 460×2= 93×5= 360×6=
2.算一算,填一填。
单价
630元
58元
320元
72元
数量
5台
7个
8辆
5个
总价
( )元
( )元
( )元
( )元
3.燕子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它一天吃掉的害虫数比青蛙的2倍还多100只。
(1)一只青蛙一个星期(7天)能吃掉多少只害虫?
(2)一只燕子一天能吃掉多少只害虫?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120 200 7200 210 140 4800
预习新课
练习反馈 1.26 850 168 920 102 920 465 2160
2.3150 406 2560 360
3.(1)140×7=980(只)
答:一只青蛙一个星期(7天)能吃掉980只害虫。
(2)140×2+100=380(只)
答:一只燕子一天能吃掉380只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