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1~93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小数的含义。
2.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教学准备:课件、硬币、米尺。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1.谈话导入,引出小数。
师: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入学以来,同学们认识像1、2、4、10、100这样的整数。(板书:整数。)还认识了像、、;这样的,什么数?
预设:分数。(板书:分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常见到哪种数?
预设:小数。(板书:小数。)
师:你在哪儿见到小数最多?表示物品价格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小数,你们知道价签上的小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游戏——抓硬币,理解各个数字的意义。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抓出硬币,看谁能用小数表示所抓的钱数。
预设1:生1随机抓出4个一元和3个一角的硬币。
监控:
(1)谁能用小数表示生l抓出的钱数?(4.3元)
(2)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元、3角)
预设2:生2随机抓出3个一元、3个一角和4个一分的硬币。
监控:
(1)谁能用小数表示生2抓出的钱数?(3.34元)
(2)第一个3表示什么?第二个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3元、3角、4分)
(3)中间这个点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小数点)
(4)在以“元”为单位的时候,小数点左边表示的都是多少?(元)
(5)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都是多少?(角)
(6)第二位呢?(分)
3.初步体会在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师:除了在表示商品价格时经常会用到小数外,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
预设:在指路牌上见过,1.5千米;在表示视力的时候,有5.2度;表示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会用小数表示吗?
预设:生1身高是1.4米。(板书:1.4米。)
(1)1和4分别表示什么?(1米、4分米)
(2)老师的身高1.6米(板书:1.6米),1和6分别表示什么?(1米、6分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非常熟悉的“人民币”“米制系统”两个具体的、常见的量,使学生知道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小数点右边每一位置上的“数字”都表示比一个“单位”更小的量。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小数中每一个数字的具体意义,感悟小数点右边的数字的现实意义。)
4.读具体情境中的小数。
师: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谁来读一下?
出示课件:
监控:
(1)48.48平方米,小数点左边怎么读?小数点右边呢?
(2)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一起把这个小数再读一遍好吗?
小结:同学们,像4.3、3.43、1.5、5.2……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数。(板书:认识)
(二)探索推理——初步认识小数含义
师:(出示一根教鞭,告知学生它的长度是0.7米。)谁能在米尺上找一找哪儿是0.7米?
出示米尺,学生上前指出0.7米的位置,教师取教鞭验证。
监控:
(1)谁说说为什么这儿就是0.7米?
(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
(3)那5分米的地方用小数表示就应该是?3分米的地方呢?1分米的地方呢?(在直尺1分米处板书:1分米,0.1米)
(4)0.7米的地方,还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还可以用7分米表示;还可以表示70厘米;还可以表示米。
(5)为什么还可以表示成南米?
预设:因为1米有10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分米,1分米用分数来表示是米,(在直尺1分米处板书:米)7分米就是米。
师: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1分米是0.1米或者说0.1米就是1分米;学完分数之后,我们还知道1分米还是熹米。那么米和0.1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监控:
(1) 米和0.1米是相等的,它们表示的长度都是1分米。我们在米尺上看看,一个格表示多少?它还是多少?
预设:1分米、米、0.1米。
(2)都表示这一段的长度,所以它们三个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1分米要是用“米”作单位的时候,既可以写成米也可以写成0.1米,所以米就等于0.1米,0.1米也就是米。
板书:
练习:3分米写成分数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9分米写成分数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设计意图:由于“角”和“分”与“元”从外形上看没有“十进”的关系,学生不能从实物直接感受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所以,在进一步学习小数时使用了“米尺”模型,因为长度单位“米”、“分米”的十进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而且米尺上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直观促进学生对一位小数实际大小认识。更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用“分数”表示价钱的场景,学生对用分数表示价钱非常陌生,所以教材设计也是借助“米尺”进一步学习。)
(三)类比迁移——拓展认识小数含义
师:你再来看看4.3元中的3,它都可以表示哪些含义?
预设:可以表示3角、30分、元、0.3元。
师:现在再看这个3的含义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还可以表示元呢?
(设计意图:在借助“米尺”理解一位小数的现实意义之后,再次回到了人民币[教材的做一做的素材也是如此],学生通过类比迁移回答:4.3元的“3”可以表示哪些含义?[3角、0.3元、元],又通过“人民币”再次强化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深化对含义的认识
1.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2.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监控:
(1)把两个图合在一起看的意思。先看左边这个图,如果这个正方形全部涂上色,你觉得应该用哪个数来表示?
(2)再来看第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的部分占了多少份?用分数表示它是多少?
(3)合在一起是多少?
(五)全课总结——拓展学生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个成员——小数。看看板书,我们都了解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你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科,下节课一起继续研究。
《练习二十》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练习二十共安排了7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其中6个问题均配以情境图或直观图,体现了本学段认识小数的特点——直观认识。其中第1~4题是巩固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第5~7题是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在各种模型支撑下完成对小数认识的内化、应用。
(2)第1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其中有两位小数需要重点关注。
(3)第2题,借助米尺和人民币的关系,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4)第3题,借助面积模型,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旨在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独立完成题目。
第1~2题的情境比较简单,与例1和“做一做”的内容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做题时,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思路,发现个别问题及时指导,若有共性问题在学生交流时作为资源再暴露,组织学生研讨辨析。
(2)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小数含义比较抽象,应结合具体情境,并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第1题和第2题时,应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表述小数的含义。在完成第3题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如“一个正方形表示1”“每个正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十份”“有几格涂了颜色,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十分之几”……然后,再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小数。在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编写意图
(1)第4题,用小数表示出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巩固小数含义的同时,为认识数的顺序提供直观支撑。与面积模型相比,数轴更加抽象,有一定难度。
(2)第5题,是在具体数量支撑下的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很多样。在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同时,巩固小数的含义。
(3)第6题,与例2形式相似,仍是对4个成绩比较大小,排出名次。需要注意的是,跑步成绩排名的特殊性,数据越小成绩反而越好,排名越靠前。
(4)第7题,借助元、角关系确定3个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两位,与之前内容相比稍有变化。渗透了:如果整数部分不同时,只需要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就可确定这些小数的大小。
(5)“思考题”,要求学生用数字的排列组合写出符合要求的小数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教材安排此题目的是在现有学习基础上适当拓展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一些伏笔。
教学建议
(1)关注题目的设计意图,注意监控,指导跟进。
在教学和前面练习的基础上,第4~7题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加强监控,收集生成资源。第4题,可重点选择一个纯小数和一个带小数,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观察数轴、怎样确定小数的。第6题和第7题,让学生交流中暴露资源,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第6题小数越小成绩反而好;第7题完成后,可让学生回顾比较的过程,讨论交流发现了什么。将比较的结果还原到现实情境中,体现比较的现实价值。
(2)合理运用思考题,扩展学生认识。
思考题的答案是(1)0.567,0.576,0.657,0.675,0.756,0.765;(2)7.056,7.065,7.506,7.560,7.605,7.650。教学中,应先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小数是三位小数,再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主要说说怎样想到这个小数的。不要求每名学生都把答案写全,学生能写出几个都应加以肯定。
《认识小数》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教学“认识小数”,首先呈现四幅图,从质量、价格、体温、身高几个方面,引出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指出“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介绍小数点,教学小数的读法。
(3)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大量认、读小数。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气温、体温等问题入手,揭示要研究的主题——小数,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让学生在大量生活事例中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评价调整。
在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小数同时,要注意板书跟进和评价。一方面板书在黑板上可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倾听学生读小数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适时适度引导全班学生读小数。特别要注意对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的读法指导。
(3)不限制,不强化。
如果学生在自由举例中出现小数部分超过两位的小数时,要给予肯定,对读法错误同样要及时纠正,但不必强化对这些小数的认、读。
编写意图
(1)例1,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量身高”的具体情境,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2)通过学生的对话中的“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3)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首先,呈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的线段图,为学生用分数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提供直观支撑。 (其中箭头表示“从起点到这个位置的长度”为“1分米”或“3分米”。)然后,揭示一位小数的含义,并给出写法。最后,让学生尝试写出“1.3”这个小数。
(4)“做一做”,选取学生熟悉的元与角的关系,丰富具体情境范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并巩固小数的写法。
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思考,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体会小数的含义。
在提出例1的问题后,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长度单位米、分米、分数的初步认识)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还应鼓励学生运用正迁移,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通过同伴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指导小数的写法。
(2)引导学生关注小数点,加深对小数的以识。
借助表示身高和人民币的具体活动,结合“米、分米,元、角”这些具体的量,让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右边数字表示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以小数点为分界线,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的整米(元);小数点右边数位上的数字表示比1米(元)更小的量,加深对小数的以识。
编写意图
(1)例2,通过比较四名男生跳高成绩的活动,教学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
(2)呈现四位同学跳高的成绩,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读取信息的过程,也是认读小数的复习过程。
(3)在师生对话图中,教师提出“排名次”的要求,引出了比较的需求。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通过男生和女生的对话,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米尺的设计使比较既直观可视,又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让学生先将这些以米作单位的量化成以分米或厘米为单位的量,并在米尺上找到它们的位置,便于学生直接看出数的顺序,比较出大小。
(5)“做一做”,利用面积模型为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提供直观支撑,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表象。图中一个正方形表示1,用涂色部分表示小数。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排名次”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理清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最后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交流指导中,教师要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展开话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2)适当表述比较的体会。
教学“做一做”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小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填符号。之后,结合例题的研究和“做一做”的练习,可让学生谈谈比较小数大小的体会。此时,不强求提炼归纳方法,只要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是怎样比较的即可。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温习旧知
在○里填上“>”或“<”。
1036○156 905○950 8060○8006
745○743 3516○3520 399○400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预习新课
比一比。
( )元>( )元 ( )元<( )元
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 部分,如果相同,再比较 部分,并从第 位开始比较。
练习反馈
1.看图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1) (2)
( )○( ) ( )○( )
2.在○里填上“>”或“<”。
4.3元○4.5元 10.6元○9.9元 19.8元○30元
8.2元○9.1元 23.3元○23.2元 11.7元○15.5元
3.下面是五名学生25米游泳成绩统计表。
25米游泳成绩统计表
姓名
李勇
张乐
王小聪
许飞
刘如浩
成绩/秒
25.8
24.6
25.3
28.1
30.2
(1)( )游得最快,( )游得最慢。
(2)请你排出他们中的前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4.哪些车能通过限高?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 < > > < <
预习新课 4.2 3.9 35.1 35.9
练习反馈 1.(1)0.7>0.5 (2)2.9<3.2
2.< > < < > <
3.(1)张乐 刘如浩 (2)张乐 王小聪 李勇
4.1.6米<2.9米<3米<3.8米
答:面包车和小客车能通过限高。
小数的含义及读写法
温习旧知
(1)1米2分米=( )分米
50角=( )元
(2)五百六十写作( ),1602读作( )。
(1)1米=10分米,1元=10角。
(2)读数和写数时,都是从最高位开始,按照数位顺序读和写。读数时,0的位置不同,读法也可能不同。
预习新课
(1)2.35读作( ),零点零六写作( )。
(2)5分米=( )米
2.3米=( )米( )分米
10元6角=( )元
(1)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 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按 读出。
(2)写小数时,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练习反馈
1.写出或读出横线上的小数。
(1)我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千米。 ( )
(2)蜗牛爬行缓慢,最高时速为八点一五米。 ( )
(3)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43米。 ( )
2.看图写上合适的小数,并读一读。
(1) (2)
米 元
3.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4.小马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掉了,结果读成了二千三百零五。已知原数一个零也不读,原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1)12 5 (2)560 一千六百零二
预习新课 (1)二点三五 0.06 (2)0.5 2 3 10.6
练习反馈 1.(1)二点二八 (2)8.15 (3)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
2.(1)1.5 (2)6.6
3.从左到右依次填0.3 0.9 1.5 2.5 3.1 3.8 4.4 5.7
4.230.5
答:原数是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