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三顾茅庐(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0 10:41:54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8 三顾茅庐
语文苏教版 四年级下
导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
导入新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刘 备 诸葛亮
导入新知
张 飞 关 羽
曹操 周瑜
拓展延伸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写。
导入新知
同学们了解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也都知道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刘备的得力军师。那么,刘备是怎样寻得这样一位贤人,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忠于刘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在课文里找到问题的答案吧!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两遍,读通课文,不掉字,漏字,读错字。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初读感知


máo
zhū
茅屋
诸位
初读感知


ɡě
tǒnɡ
诸葛亮
统一
初读感知


gānɡ

山冈
便宜
初读感知


shǎnɡ
xiónɡ
晌午
英雄
初读感知


gōnɡ

恭敬
照顾
初读感知


táng
课堂
讨论
tǎo
青翠欲滴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初读感知
顾:拜访。

蜿蜒
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欲:将要。
秀丽宜人

宜:合适的。
恭恭敬敬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初读感知

"纷"的意思是:众多而杂乱。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顿"是"马上,立刻"的意思。
拓展延伸

(木塞)
(sāi)
(sài)
(边塞)
(sè)
(阻塞)
新知讲解
一、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标题是《三顾茅庐》,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中的三指的是三次,茅庐指诸葛亮的住所,其中顾的意思是拜访。
新知讲解
2.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三顾茅庐,( )请

)的故事。
刘备
诚心诚意
诸葛亮出山,辅佐他统
一国家大业
第一段(1)
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具体写刘备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新知讲解
3.朗读课文分段,理清课文思路。
第二段(2—4)
第三段(5)
具体写刘备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新知讲解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二、朗读第一部分(1段),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课题虽叫“三顾茅庐”,但文中实际只重点写了第三次,前两次都很简单提了一下,课文怎么交待的呢?
新知讲解
1. 刘备正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分析问题。
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
新知讲解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2.思考:从张飞的话语中,你能看出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性格:不冷静、暴躁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新知讲解
3.找出文章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说一说,
课文中仅仅是写景物吗?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段景物描写,为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了铺垫,“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了解到这段景物描写蕴含一定深意,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新知讲解
4.说一说:“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
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的前后部分的关系。
描写环境的清幽表现出诸葛亮”只愿老死山水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也表现出了刘备的恒心及毅力.这是个比喻句,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把蜿蜒的山冈比作卧龙,写出隆中山冈的非凡气质,暗示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一个“等待时机腾飞的”的杰出人才。
新知讲解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半里多路
下马步行
5.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轻轻
刘备对拜访诸葛亮这件事非常有诚意。
新知讲解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 ,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吩咐
6.思考:画出这句话中描写立碑的动词,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说明刘备对诸葛亮十分的敬重。


新知讲解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7.思考: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诸葛亮知道刘备来了要拜访他吗?他是真的在睡午觉吗
诸葛亮应该是知道刘备要来的,因为刘备已经拜访他两次了,应该还会来拜访他。诸葛亮之所以睡觉,是因为他在故意试探刘备的诚意。
新知讲解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思考:从“快步”一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快步
从“快步”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求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心情。
新知讲解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9.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是怎样写他的雄才大略的呢?
“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去西川建基业,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新知讲解
曹操
刘备
孙权
新知讲解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0.思考:“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前后部分的关系。
新知讲解
这种从不明白到明白的感受就好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样。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这是一个比喻句,云雾代表困难或是困难未克服前的情境,青天就是指大家都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希望取得的成就。这里的意思是刘备戎马半生,历尽艰辛,却没能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功业,而诸葛亮却给他指明今后的出路,为下文做铺垫。
新知讲解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阅读课文5段,完成下列问题:
新知讲解
刘备和诸葛亮非常亲密。
1.你觉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新知讲解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文章中最能表达刘备的高兴,是哪一句?
3.这个句子中,谁是鱼儿,谁是水? 鱼儿离开了水会怎么样? 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刘备是鱼儿,诸葛亮是水。 鱼儿离开了水就无法生活。这个比喻句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备的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感受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拓展延伸
草船借箭:以二十条船借来曹军十几万枝箭。
火烧赤壁:诸葛亮查看天象得刮东风,烧得几十万曹军溃不成军。
巩固提升
1. 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潺潺(juān chán)流水
疏疏(shū sū)朗朗
半晌(shǎng xiǎng)
恭恭敬敬(jìng jìn)




巩固提升
2.填空。
( )起伏 三( )茅庐
青翠( )滴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跌宕




巩固提升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 )
(2)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 )
(3)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 )
疏疏朗朗
恭恭敬敬
清澈见底
巩固提升
4.照样子,用加线的句式写出一处景色,请发挥想象。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春天来了,我和妈妈来到公园,只见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
课堂小结
古语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明白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教学设计
课题 三顾茅庐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提示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 1.识字、写字。2.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提示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演示第2-7张幻灯片)《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拓展延伸《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写。 同学们了解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也都知道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刘备的得力军师。那么,刘备是怎样寻得这样一位贤人,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忠于刘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在课文里找到问题的答案吧!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读课题《三顾茅庐》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是情感的诱发。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8张幻灯片) 1.初读课文两遍,读通课文,不掉字,漏字,读错字。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演示第9-14张幻灯片)máo zhū ɡě tǒnɡ gānɡ茅 诸 葛 统 冈yí shǎnɡ xiónɡ gōnɡ gù宜 晌 雄 恭 顾(演示第15-16张幻灯片)(三)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三顾茅庐: 顾:拜访。蜿蜒起伏: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青翠欲滴:欲:将要。秀丽宜人:宜:合适的。 群雄纷争:"纷"的意思是:众多而杂乱。茅塞顿开:"顿"是"马上,立刻"的意思。恭恭敬敬: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sāi)(木塞)塞 (sài)(边塞)(sè)(阻塞)二、精读课文。 (一)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的标题是《三顾茅庐》,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演示第18张幻灯片) 《三顾茅庐》中的三指的是三次,茅庐指诸葛亮的住所,其中顾的意思是拜访。2.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演示第19张幻灯片)( )三顾茅庐,( )请( )的故事。3.朗读课文分段,理清课文思路。(演示第20张幻灯片)第一段(1)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段(5)具体写刘备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朗读第一部分(1段),完成下列问题:思考:课题虽叫“三顾茅庐”,但文中实际只重点写了第三次,前两次都很简单提了一下,课文怎么交待的呢?(演示第21张幻灯片)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三)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分析问题。1. 刘备正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发生了什么事呢?(演示第22张幻灯片)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思考:从张飞的话语中,你能看出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演示第23张幻灯片)性格:不冷静、暴躁3.找出文章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说一说,课文中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演示第24张幻灯片)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段景物描写,为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了铺垫,“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了解到这段景物描写蕴含一定深意,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说一说:“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的前后部分的关系。(演示第25张幻灯片)描写环境的清幽表现出诸葛亮”只愿老死山水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也表现出了刘备的恒心及毅力.这是个比喻句,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把蜿蜒的山冈比作卧龙,写出隆中山冈的非凡气质,暗示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一个“等待时机腾飞的”的杰出人才。5.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演示第26张幻灯片)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对拜访诸葛亮这件事非常有诚意。 6.思考:从“轻轻”一词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演示第27张幻灯片) 刘备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7.思考: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诸葛亮知道刘备来了要拜访他吗?他是真的在睡午觉吗 (演示第28张幻灯片)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诸葛亮应该是知道刘备要来的,因为刘备已经拜访他两次了,应该还会来拜访他。诸葛亮之所以睡觉,是因为他在故意试探刘备的诚意。8.思考:从“快步”一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演示第29张幻灯片)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从“快步”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求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心情。9.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是怎样写他的雄才大略的呢?(演示第30-31张幻灯片)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10.思考:“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此时的刘备心情会是怎样的?(演示第32-33张幻灯片)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种从不明白到明白的感受就好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样。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刘备心情是兴奋、激动的。(四)阅读课文5段,完成下列问题:1.你觉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演示第34-35张幻灯片) 刘备和诸葛亮非常亲密。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文章中最能表达刘备的高兴,是哪一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这个句子中,谁是鱼儿,谁是水? 鱼儿离开了水会怎么样? 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演示第36张幻灯片)刘备是鱼儿,诸葛亮是水。 鱼儿离开了水就无法生活。这个比喻句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备的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感受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拓展延伸 草船借箭:以二十条船借来曹军十几万枝箭。火烧赤壁:诸葛亮查看天象得刮东风,烧得几十万曹军溃不成军。三、巩固提升(演示第37-40张幻灯片)1. 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潺潺(juān chán)流水 疏疏(shū sū)朗朗 半晌(shǎng xiǎng) 恭恭敬敬(jìng jìn) 2.填空。 ( )起伏 三( )茅庐 青翠( )滴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 ) 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 ) 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 )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快速阅读课文,标上文章的自然段。集体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相关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小组讨论,组织答案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组织答案。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解读重点字词。小组讨论思考问题,组织答案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本课所学字词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有一个把握,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段),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分析文章2-4段的重点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演示第41张幻灯片) 古语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明白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归纳总结本课所讲内容提高学生感悟。
板书 三顾茅庐 上路前: 生气 责备 诚心诚意 下马 步行恭敬 等候 见面前 雄才大略 见面后(详)亲密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顾茅庐》练习
一、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冈(gāng gǎng) 同榻(tā tà)
半晌 (shǎng xiǎng) 茅塞顿开(sè sāi)
二、解释带线词语的意思 .
三顾茅庐( )
蜿蜒起伏( )
青翠欲滴( )
秀丽宜人( )
群雄纷争( )
茅塞顿开( )
三、 比一比,再组词
矛( ) 尊( )
茅( ) 遵( )
辅( ) 拨( )
铺( ) 拔(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三顾茅庐》的刘备曾与_______________在桃园中结为兄弟。
(2)《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名士司马徽对刘备说:“当今之世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他话中的“卧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⒈比喻真心真意地邀请人家。 ( )
⒉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 )
⒊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 )
⒋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 )
六、、先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仿照例句写句子。
⒈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山冈( ),好像一条( )的卧龙。
……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刘备听了( ),像拨开( )见到了青天。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 )得到( )一样啊!
像……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
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诸葛亮下令予以打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结果,不法官僚、豪强遭到严厉打击,当地有才能的人被敬若上宾,蜀国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不许部下随意杀戮和欺辱。他曾打败南中一带举兵反抗 的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孟获不服,传说诸葛亮释放了他,如此一擒一纵,前后七次,最后孟获表示归附。诸葛亮还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据说他亲自把蜀锦的图案纹样送给少数民族人民,还让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1. 诸葛亮的治理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 )
A. 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
B.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C. 以理服人。
D. 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 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 )
(2) 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界限非常清楚。 ( )
(3)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胡作非为,专断强横。 ( )
⒊仿照例句。
用“只有……才能……”造一个句子。
例: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茅庐》答案
一、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gāng √ tà√ shǎng √ s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二、解释带线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拜访)
蜿蜒起伏(弯弯曲曲的延伸)
青翠欲滴(将要)
秀丽宜人(适合)
群雄纷争(纠纷)
茅塞顿开(立刻、马上)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 比一比,再组词 。
矛盾 茅草 尊重 遵守 辅佐 铺子 拨动 拔河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四、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题。
(1)张飞 关羽
(2)诸葛亮
(3)诸葛亮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三顾茅庐 恭恭敬敬 清澈见底 如鱼得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六、出加线词的近义词。
1.蜿蜒起伏 等待时机腾飞
闪闪的星星好像一枚一枚的萤火虫。
2.茅塞顿开 云雾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船,静静地在夜空飘荡
3.鱼儿 水
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解析:本题考察对课本内容理解及知识的应用。
七、阅读
1.A B C
2.敬若上宾 侵夺 赏罚分明
3.只有好好学习,才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本题考察对文章的理解。
第3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