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再见了,亲人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等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激趣、朗读、合作交流,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感: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学习重难点:
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抗美援朝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板书:亲人)指名读,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2、说起亲人,大家被亲情所感动着。然而在人们遇到危难的时候,凡是能伸出援助之手的,都会被视为亲人,例如非典时候的白衣天使,5.12地震中的武警官兵。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五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3、交流资料:听,(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已经响起,让我们在这豪迈的歌声中一同回顾那段感人的历史吧!
学生交流资料。
4、引出课题: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10月,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朝鲜人民
噙着泪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板书:再见了,亲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共同来感受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读生词。(PPT课件出示词语)
2、再读:深情厚谊(PPT课件出示“深情厚谊”)
这,孩子们,深情厚谊就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深情厚谊,想一想课文的那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好好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感悟:
学生自由读书感悟。
交流:哪位同学说一说哪一部分或哪个人最令你感动?
预设:大娘:(出示第一自然段)
(1)、大娘身上的什么事最令你感动?
理解: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创设情境: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些志愿军战士中的一员,在战场上饿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此时此刻你最想什么?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她带着全村的妇女为我们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大娘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所以志愿军战士充满感激地说——(引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志愿军战士含着热泪说——(充满感情的再读这一句。)孩子们,这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呀!我们能忘怀吗?
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事吗?
理解:唯一 大娘唯一的亲人是谁?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可她却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谁来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动?大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亲爱的小孙孙,心情如何?请你悲痛的读一读这个故事。
再次指导朗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事吗?
读为志愿军缝补衣服的故事感受大娘的慈母情怀。
(4)、与大娘告别
这样的深情怎能让我们忘怀?此时此刻作为志愿军的你有什么心里话快告诉大娘吧!
大娘已经太累了,谁来请求大娘回家休息?(指名读与大娘告别的语句)
恳求大娘回家休息、一起哀求大娘回家休息。(层层深入,读出心中的不舍)
小金花:(出示第二自然段)
读小金花的故事,谈体会。
大嫂:(出示第三自然段)
读大嫂的故事,谈体会。
3、过渡:这一幕一幕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在八年的朝夕相处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千千万万,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老师撷取几个画面,让我们再次重温心中的感动!(PPT课件展示图片)
4、升华感情:
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难道就只有她们三个人吗?还有谁?我们可以这样说: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5、过渡:这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呀,让我们怎能忘怀?可汽笛已长鸣,声声撕心裂肺,望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满含热泪,深情的呼唤——(齐读课文最后三段)(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三段)
火车开动了,朝鲜人民也不愿意和自己的亲人志愿军分别,让我们也读出朝鲜人民的心声吧!(出示: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志愿军!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体会写法,推荐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表达方法,并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魏巍在表达方法上的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亲人 志愿军
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