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热度 ★★★★☆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按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按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自 转
公 转
定义
地球绕地轴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或一天
一年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三、季节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2)南半球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反;除春分、秋分外,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相反。
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情况
北半球四季划分(月份)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平分
春季(3、4、5月)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夏季(6、7、8月)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昼夜平分
秋季(9、10、11月)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冬季(12、1、2月)
规律:(1)过了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过了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的半球就会昼长夜短。
(2)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3)无论太阳直射哪里,赤道始终昼夜平分。
四、五带的划分
地球五带划分图
五带
纬度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
有无阳光直射
气候特征
北寒带
66.5°N~90°N
有
无
终年寒冷
北温带
23.5°N~66.5°N
无
无
四季分明
热带
23.5°S~23.5°N
无
有
终年炎热
南温带
23.5°S~66.5°S
无
无
四季分明
南寒带
66.5°S~90°S
有
无
终年寒冷
考向一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每年从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从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则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
下面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太阳的运动
2.太阳直射③点时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6月22日前后
3.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答案】1.B 2.C 3.B
考向二 昼夜长短及物影长度的判断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且距春、秋分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在哪一半球,该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赤道上全年均昼夜平分,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地球运动与物影长度
(1)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与物影长度的关系:正午时,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正午物影(即物体的影子)在直射点处最短,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变长。
(2)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各地正午的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短,北回归线正午的物体影子长度为零,而南半球各地正午的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以南各地正午的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正午的物体影子长度为零,而北半球各地正午的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半球某地房屋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_。
(2)今天是11月13日,地球正运行在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位置,此时福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是某地房屋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照图,其中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照图的是_________,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重要纬线)。
(4)当地球运行至冬至位置时,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季,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现象。
【答案】(1)一年 自西向东
(2)③ 昼短夜长
(3)乙 北回归线
(4)夏 极夜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物体影子最短,故乙图是夏至日的光照图;甲图是冬至日的光照图。
(4)当地球运行至冬至位置时(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季,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此时南半球是夏季,昼长夜短。
2.图1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2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观察现象:图1中,夏季楼房影子较________(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________(高/低)。图2中,________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____________(多/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________(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______(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季节)的光照情况。
【答案】(1)短 高 热 多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 冬季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特点是
A.运动周期 B.旋转中心
C.运动方向 D.产生的地理现象
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风雨雷电 B.四季变化
C.昼夜更替 D.山崩地裂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3—6题。
3.此时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C.南极圈及以南地区 D.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4.此时,下图最能反映我校正午旗杆影子的是
A. B. C. D.
5.此时甲地居民最适宜做的事情是
A.下班 B.看日出
C.午休 D.看日落
6.如图所示,此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回归线
2015年11月8日、9日,第六届全国中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40°N,116°E)举办。据此回
答下题。
7.地理奥赛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南北)半球,朝____方向运动
A.北半球 北 B.南半球 南
C.北半球 南 D.南半球 北
地理奥赛期间,地球运行在下图中的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9.地理奥赛期间,石家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最长,夜最短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昼夜等长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春分点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当地球运行至③时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C.北半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2017德州)读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A.a、夏至 B.b、秋分
C.c、冬至 D.d、春分
(2017桐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2~4题。
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合肥市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3.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5.(2017威海)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B.立夏之后,威海才开始变得昼长夜短
C.冬至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D.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考点冲关
【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概况。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特点是都自西向东运动。故选C。
【答案】2.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山崩地裂是地质变化。故选C。
【答案】3.D 4.B 5.B 6.D
5.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从图可以看出,空白部分是白天,阴影部分是黑夜。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可以看出,甲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时分。故选B。
6.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可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时是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故选D。
【答案】7.B 8.C 9.B
【解析】7.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规律。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地理奥赛期间为11月8日、9日,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移动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B。#
8.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规律。当地球公转到丁时,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当地球公转到乙时,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甲时,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丙时,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地理奥赛期间为11月8日、9日,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丙和丁之间。故选C。
9.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秋分日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地理奥赛期间为11月8日、9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石家庄(北半球)昼短夜长。故选B。
【答案】10.D 11.B
【解析】10.本题考查二分二至点的位置。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图中①是夏至日,②是秋分日,③是冬至日,④是春分日。故选D。
1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当地球运行至③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故A错误;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故B正确;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故C错误;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影子最长,故D错误。故选B。
直通中考
【答案】1.A
【答案】2.A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的长短。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时,地球正运行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并向夏至日移动。则位于北半球的合肥市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故选A。
【答案】3.C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根据题意,故选C。
【答案】4.A
【解析】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
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5月14日至15日是北半球的春季,此时是暮春时节。故选A。
【答案】5.B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A叙述正确;
北半球的春分是3月21日前后,春分以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立夏是每年的5月5日或5月6日,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山东省威海市在3月21日前后就已经昼长夜短了,故B错误;&
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正确;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