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出示谜语,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谜语,赶紧来猜一猜吧!谁愿意读读这则谜语?你的声音又响亮又好听,真不错!那这个谜语的谜底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指导“子”的读音。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个关于小猴子的童话故事——谁愿意再来读读题目?你的发音很清晰,如果能把“子”读得再轻一些就更好听了!
好,大家一起读。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1教育网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按这个句式说一说吗?(板书图片)
三、品读课文,积累语汇
(一)习“下山所见”,积累“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贴微笑的猴子)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21·cn·jy·com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
那你能给蹦蹦跳跳变变身吗?把它也变成“又( )又( )”的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可爱又有趣!
3.拓展运用
这次李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能不能仿照说一说这些东西呢?让这些东西变得更加让人喜爱。
(二)习“下山所做”,积累动词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请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21cnjy.com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这只小猴子的心情怎样呢?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2.自主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www.21-cn-jy.com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课间休息:配乐体会小猴子动作
(三)习“下山所感”
1.小组合作:复述故事。
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
3.角色扮演。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会有怎样的对话?
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
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小猴子又准备下山啦!
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课后作业
阅读故事《小猫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