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8张PPT;一个视频)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8张PPT;一个视频)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0 09:32:45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
“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全国性的法定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渔业、船舶工业、航海科研教育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增强海防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航海日”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自主学习一
◎郑和是谁
◎西洋指哪里?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文莱  《明史·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西洋”指哪里?材料: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目的:2、概况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宝船郑和浩大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的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
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苏禄王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明成祖为其修建陵墓,以表哀思。读一读苏禄王墓苏禄王的王妃和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留居中国守墓,今天该地温、安两姓,多是苏禄王的后裔。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郑和墓1433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
病逝。享年62岁,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时间早
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史学评论结合材料概括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材料: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合作探究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指南针的发明并使用于航海事业、
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1)郑和是下西洋的合适人选;
(2)统治者的支持。主观条件:郑和下西洋的遗憾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郑和之后不再有郑和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
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感悟历史戚继光抗倭自主学习二
◎倭寇
◎戚继光是如何抗倭的?
◎戚继光抗倭的结果如何?台州登州福建广东九战九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你对戚继光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