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中考初三历史质检考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中考初三历史质检考试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0 10: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2月初三毕业班质量抽查




1.全卷共6页,有三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
4.考试方式:闭卷
历 史 试 卷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则徐广场”、“则徐中学”……林则徐已经成为福州城市的一张名片。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
A.领导虎门硝烟 B.编著《海国图志》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收复新疆
2、2017年“金砖五国”会议在厦门召开,近代厦门是西方列强侵略的桥头堡之一,这座城市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 )
A.“自强”“求富”B.“振兴中华”
C.“打倒孔家店”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2017年12月13日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结合图1可知这是
因为1937年这一天
A.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B. 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C.日军在南京开始实施大屠杀
D.日本无条件投降、
5、能体现中国军民团结抵御外侮的战役有(  )
①血染卢沟桥 ②台儿庄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时间换算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图2台历所示“中华民国卅八年”
是公元(  )
A.1938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7、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8、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 (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戊戌变法留下唯一成果,北京大学前身的是 ( )
A.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0、1956年底,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这次会议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和墨守城规到改革开放的三个转变,“这次会议”是指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2、图3所示板书“?”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14、图4、图5反映的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他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5、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个军种“火箭军”改自于先前的“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20世纪60年代 D.改革开放后
17、他用一颗种子改变国世界,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
A.冼星海 B.徐悲鸿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正式实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鲁迅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 )
A.学前教育 B.六年义务教育
C.高等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
20、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公元前3500年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21、“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这种景象出现在( )
A.雅典城邦 B.斯巴达城邦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2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D.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2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点是 ( )
①诞生于公元前 ②诞生于亚洲 ③曾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曾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5、1789年发生的法国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发动热月政变 D.发动雾月政变
26、这部著作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庄严的结语,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著作是( )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7、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诱因都是对外战争的失败 B.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D.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
28、图6写意画蕴含着科学观点,这一科学观点的创立者是
A.爱迪生
B.牛顿
C.达·芬奇
D.达尔文

29、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与史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B.“三角贸易”贩卖黑奴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
30、图是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这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和华约 D.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第Ⅱ卷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小历指着右边的日历高兴对父母说:“今天是我的节日。”他接着说:“1919年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进行了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小历说法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第34题8分,共35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6分)
根据材料二,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是什么?(3分)
为了缅怀周恩来同志,请你确定一个纪念活动主题?(3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利坚民族意识(独立意识)诞生于争取平等的斗争。自从1760 年以来,英国政策的几乎每一个举措都在某种意义上使13个殖民地人感到,他们在英帝国统治下没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和政治地位……所以他们于1776年7月4日发表文件,宣告独立。
——摘编自[英]J·R·波尔《美国平等的历程》
材料二 资产阶级从1713年至1789年间增长了5倍的法国贸易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然而,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已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做二等臣民……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
材料三 林肯说(他领导)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搬出压在所有人身上的人为的重负,为所有的人的可贵追求扫清道路,为人生的竞赛提供公平的机会……而且也是为了维护民众统治和普通人的机会等神圣原则。
——[美]霍夫斯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1)材料一中的“文件”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利坚民族意识诞生”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对旧政权不满意”的根本原(4分)
(3)材料三中“这场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林肯为这场战争所做的贡献是什么(4分)
(4)材料一、二、三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分)
34.材料论述。(8分)
1984年,深圳特区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特区还深陷经济建设胡重重困难和“姓社”还是“姓资”思想漩涡中,邓小平决定到深圳看一看。
……邓小平一行从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车流如梭,热恩人流如织,高楼林立……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
回京后,在邓小平倡议下,时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发的决定,开发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下放经济权限……
——王丛标《邓小平与深圳特区》
与深圳同时期成为经济特区的是福建哪个城市?(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B
C
A
D
C
D
D
D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D
A
A
D
B
D
A
B
B
D
D
A
二、辨析题:5分。
31.观点(2分):不正确(或错误)。
理由(3分):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
(一点2分,两点3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第34题8分,共35分。
32.(1)万隆会议(3分)求同存异(3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
(3)周恩来的外交风云(符合题意即可(3分))
33.(1)《独立宣言》。(2分)争取平等。(2分)
(2)提升。(2分,答“贸易增长五倍”只给1分) 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不平衡或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分,答“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声望”、“经济实力的提高”只给1分)
(3)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2分)林肯为解放黑人奴隶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4)人类对平等的追求是近代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2分,只答“平等”给1分)
34.(1)厦门(2分)
(2)观点1: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2分)
论述:经济特区利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首先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后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从而形成今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观点2: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2分)
论述: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在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达到小康水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经济特区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