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0 15: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人教版·七年级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勾画出基础知识。1、建立方式: 陈桥兵变
2、时间:3、建立者:4、都城:5、国号: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河南开封)宋(史称北宋)(黄袍加身)观察地图,北宋建立之初,是否完成了全大江南北的统一?北宋的形势图 北宋未实现统一,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并列,容易产生矛盾和爆发局部战争!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原因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原因:吸取五代十国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防止武将专权。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思考宋太祖如何解决武将专权的问题?二、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做好笔记赵匡胤:善待功臣,千载名扬。
刘邦: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遗臭万年
中央:1)军事:二、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合作探究 问题:阅读教材P38,思考除上述措施,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那些措施?(从中央和地方两大方面进行思考)温馨提示:请各小组合作,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确定发言代表。二、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中央:2)设“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利皇帝政事堂枢密院 三司(掌管政务)(掌管军务)(掌管财政)“二府 ”:三司引古思今只有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设计意图:引古思今使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以致用能力。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措施地方:行政:文臣担任知州知县军事:地方精兵全部调入中央,并禁止地方另行招兵。财政:设转运,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到中央强干弱枝 结合五代十国时期与北宋时期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转运使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拥兵之重,
无调兵之权学思之窗 小组合作思考:结合表格和所学知识大家谈一谈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给宋朝社会带来了
哪些影响?1、积极:中央将原各地方节度使掌握的行政权、兵权、财权都被收回,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影响: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参考答案: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三、重文轻武的时代自主探究:
1、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2、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3、重文轻武的影响?
思考: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反叛朝廷。三、重文轻武的时代三、重文轻武的时代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2、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挂帅出征。3、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2、重文轻武的表现: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根据材料,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4、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表现: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挂帅出征。
3、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三、重文轻武的时代重文轻武的影响?议一议,想一想谈谈宋朝重文轻武的利与弊小组讨论:总结:利:北宋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的文治局面
弊: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重文轻武的影响?利:1、预防了武将手握重兵反叛危害中央,巩固了北宋统治。
2、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弊:3、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缺乏实战经验,国防安全无法保障;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5分钟)
(1)新课导入
(2)新课讲授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5)板书设计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军权
中央:分化相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课堂小结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设“二府”“三司”
C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D.设立强大的边防军
3.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引古思今思考: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给我们当今国家建设有何启示?参考答案:①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总结不 足,及时加以改进;
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建设现代化军队,研发高科技武器,巩固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