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0 14: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课标分析:为了巩固政权,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我国模仿苏联进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在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发展,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材分析】
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我国开始了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经济发展又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也为下一课的三大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工业发展有一些体会,因此本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容易一些,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业发展的资源,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要好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读图分析“一五”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归纳、概括及综合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证明了中共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引导学生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点解读:经济强大是巩固政权的根本保证,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工业是强国的最好出路,因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进行工业化建设。为了工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需要宪法的保驾护航,同时工农业发展又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经济基础。
处理方法:根据论从史出的学习法,用三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工业化建设的三大原因。新宪法的性质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难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处理方法:同上。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对比教学法:通过对建国前后工业发展状况的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工业势力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对比临时宪法与正式宪法的异同,理解正式宪法的真正含义所在。
2、教师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难点问题教师讲解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展开和解决问题,保护和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3、生活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学生对现代工业发展有所了解的优势,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情况,了解“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对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了解我国工业化的大致历程。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
学生判断: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大街上的汽车品牌哪种较多?
资料:2011年全国汽车销售前10的品牌
问题:根据上表,分析哪个厂商生产的汽车品牌市场销售前景较好?
导语:人们选择一汽大众厂商的产品是看重它是老品牌,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最早的汽车生产厂家,你知道它什么时候建成投产吗?为什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设计思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而且很多同学对汽车很感兴趣,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2、讲授新课(用时30—35分钟)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一五”计划的执行时间。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为什么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资料一:1949年解放前夕:我国国民人均收入66元;人均粮食209公斤;人均钢产量0.29公斤。
问题1:请你根据材料中的数据,用一句话概括解放前夕国民经济的现状。
问题2:结合教材介绍,分析国民经济为什么会如此惨败?
问题3:建国初期实施的哪项措施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问题4:根据问题3总结“一五”计划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资料二:中国与苏联、美国、英国比较表,结合教材P18表格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5:根据表格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生产的状况。
问题6: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构成以工业为主还是以农业为主?
问题7:由问题4、5概括“一五”计划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资料三: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问题8:根据材料分析,建国初期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问题9:列举建国初期西方大国挑衅中国的一个典型事件。
问题10:根据问题7、8概括“一五”计划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学生讨论: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古代史所学的农工商发展的内在关系,讨论在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为什么还有发展农业、商业,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设计思路:教材只有结论性的语言,学生对建国初期经济状况只知道“不好”,具体的情况并不清楚,因此选用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一五”计划其他内容实施的原因学生经过讨论基本能解决。
过渡:到1957年底,经济建设各条战线捷报频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取得巨大成就。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提示:主要是工业、交通运输方面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提示:从几大工业基地建设和取得的成就分析)
学生探究:
资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还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问题1:毛泽东的感慨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基本上都实现了,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资料二:“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节选
问题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哪项重大成就?长江上这样的“桥”你还知道哪些?
问题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哪一项重大工程实现了毛泽东“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愿望?
设计思路:“一五”计划成就要求学生了解,学生能根据教材介绍列举主要成就,能用这些史实解释当时的一些现象即达成教学目标。
过渡:为了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在逐步展开,颁布新中国第一步正式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闻链接:
资料一:2012年3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们通过行使审议权、提议案权、选举权、表决权、质询权、罢免权等权利,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资料二:2012年3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决议。
问题1:根据资料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义务?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决议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应,必须遵照执行。
学生阅读教材:
要求: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通过的宪法及新宪法的性质。
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这部宪法能否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请用数据说明你的观点。
问题2:请用宪法中的原话解答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什么人?
问题3:结合政治所学解释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问题:4: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新中国追求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希望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问题5:根据上述四个问题你能判断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吗?
教师解释:《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①产生方式不同:
1949年,共产党邀请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华侨等方面代表共635人,组成政治协商会议。与当年9月29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7章、60条。在内容上规定了建国初期国体、整体、军事、外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毛泽东任委员长。3月,毛泽东把中共中央拟定的宪法草案初稿提交给起草委员,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征求意见并修改,政府委员会于1954年9月决定将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1954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章节。1954年的宪法的规定比较完备,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内容和规定得到有效的实施。
②根本不同:《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的宪法,在1954年以前,《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并为以后正式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蓝图。
设计思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的性质属于政治专业名词,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而《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由教师解释更合适,学生还不能从一定的高度把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他们通过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
【板书设计】

【评价方案】
自我评价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 )
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拓展延伸
走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区别,否则学生会混为一谈。
2、本课内容总体上学生还是较感兴趣的,特别是与现在生活关系密切的时事、经济发展概况、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等,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把历史的现实作用放在一定的位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史是有用处的。
3、本课教师介绍和引导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工业化的背景、新宪法的性质等,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保持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做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