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0 13: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九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么,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
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当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展示: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展示: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35万吨
754%
46.2%

6649万吨
105%
7.4%
棉花
130.4万吨
193.3%
53%
粮食
1.639亿吨
49%
79.3%
发电
72.6亿千瓦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分析图表内容,并得出结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展示: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教师:图表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发展工业。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总结:“一五”计划的制定的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一个集中、两个相应
思考:“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优先发展重工业
老师:什么是重工业?
学生:钢铁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
展示: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的生产为核心。
轻、重工业的标准是把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
讨论:为何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学生根据材料讨论回答)
学生: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思考: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过渡:一五计划制定完毕后,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在党的领导下全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时代开始了。
2、“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成就示意图》
思考:结合课本总结一五计划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结合示意图和课本总结,教师展示提示词:一桥三公路,四厂四基地
强调:成就主要体现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展示: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成就系列图片
教师: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25%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教师: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苏联专家在中国

材料二: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学生:小组内充分讨论,老师进行参与指导,得出结论。
总结: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①苏联的帮助;②中共的正确领导③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过渡: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师:请阅读课文,了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制定机构:
内容:
材料: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材料: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展示:
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教师:大家想一想,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学生:《共同纲领》
强调:《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宪法)
教师: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使我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正规化和民主化,也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课堂小结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只是我们工业化的起步,之后我们党和国家根据情况又实施了多个五年计划,到现在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十一个五年计划。从201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国家的工业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探究,学生没有深入进行探索,回答的不够全面,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