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备课课件(打包4套)湘教版选修6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备课课件(打包4套)湘教版选修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20 13:40:07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章末整合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网络构建区教材详解区内容索引网络构建区1教材详解区2教材P47 活动探究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
3.山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这里植被稀疏,因而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教材P49 活动思考
(2)(1)(3)(5)(4)
教材P52 活动探究
1.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2.倡导低碳生活,降低能源消耗,以减少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减少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轻森林和污染压力;不食用、不购买、不采集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包括服装、家具、装饰品、化妆品等),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减少生物资源的消费;不引进没有经过风险评估的外来物种,防治生物入侵;遇到非法捕猎、食用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事件,要勇于举报;进行垃圾分类,减轻环境污染;在旅游、野外活动时注意保护森林,保护草地,保护河流,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材P53 活动实践
1.略。
2.对农户来讲,“退耕”意味着农户原有承包的耕地要从粮食及其他作物的生产中退出,将给农户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同时造林种草意味着农户需要投入必要劳力、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同样意味着未来收益的损失。
3.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4.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实施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P54 活动探究
利: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生产用能问题,为水力发电而修建的水库大坝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弊:一次性投资很大,可能要淹没耕地、搬迁居民等。教材P54 活动实践
甘肃省西峰南小河沟综合治理措施:教材P55 图3-14 中国自然保护区徽章
自然保护区徽章的主体前景是一双手,背景是地球的图形。通过相互交握的手,利用明暗以及色彩的差异,勾勒出一条由远及近奔腾不息的河流。远处的蓝天一望无际,近处的绿地欣欣向荣,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和谐。双手体现出保护的含义,既是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又是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同时表达了自然保护需要人人参与的深层含义。标识周边是自然保护区的中英文名称,底纹用中国传统图案云水纹作为装饰,强调了地域性和唯一性。章末整合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34张PPT。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理解生态平衡的特征。
3.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内容索引自我检测区自主学习区1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基本概念
(1)种群: 在一定空间内的集合。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 的总和。
(3)生态系统: 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同一物种不同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水分1.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有何区别?【思考】答案 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它是由生物群体和无机环境组成的。答案二、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的 ,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的持续性的 。
2.特征
(1)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 。
(2)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 。
(3) 结构复杂,互相交叉形成食物网。
(4)在生产者、消费者和 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结构和功能动态平衡稳定平衡食物链分解者2.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思考】答案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对系统发出的信号。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食叶昆虫数量增多导致林木受害,这种信号传递给食虫鸟类,促使其大量繁殖,捕食昆虫,从而使昆虫数量得到控制,于是,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逐步得到恢复。答案三、受损生态系统
1.成因:受 干扰。
2.表现:原有生态系统的 被打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 。自然和人为动态平衡恶性循环3.森林破坏以后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森林破坏以后可能产生哪些具体后果?【思考】答案 不良连锁反应:森林减少→生态退化→部分物种消失→气候恶化→森林减少。 具体后果: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增多、恶性杂草繁生、温差发生变化、降水减少、相对湿度下降、雾日减少、环境日趋恶化。答案4.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它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哪些主要危害?答案 外来物种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危害有:生态系统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答案互动探究区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位于美国西部怀俄明州的落基山谷。1872年3月1日,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石公园法案》,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诞生了。黄石公园不仅有原始的森林草地景观、珍稀的野生生物,而且还有3 000多处温泉。
材料二 黄石公园堪称野生动物的宝库。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大规模捕杀,狼在此已经绝迹,而麋鹿、驼鹿等大型鹿群成倍增长,植被遭到破坏。1995年1月,美国从加拿大引进8头灰狼,放归大自然。计划放归15头灰狼,通过自然繁殖,到2002年使其增至100头,恢复生态平衡。探究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1)黄石公园大规模捕杀狼以后,植被为什么会遭到破坏?答案 狼以麋鹿、驼鹿为食,麋鹿、驼鹿以植物为食。大量捕杀狼,麋鹿、驼鹿成倍增长,所以植被遭到破坏。答案(2)引进大灰狼以后,黄石公园的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案 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狼、麋鹿、驼鹿、野牛、熊等动物;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环境:空气、水分、养分、太阳光热等。答案(3)1988年,一场森林大火差不多烧掉了公园的一半。有人说:“与其让这些可贵的森林被野火吞噬,还不如伐取、利用起来。”但另一部分人坚决反对,认为森林火灾和伐木是两回事。试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作一评判。答案 伐木是将物质与能量取走,要在高海拔地区恢复这些营养物质则是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因此,伐木造成的生态平衡破坏,恢复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森林火灾产生的灰烬补充土壤的养分,森林火灾也吞噬了危害植物生长的害虫,间接保护了没有遭受火灾的林地。答案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根据右面“澳大利亚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探究点二 生态平衡(1)根据所学知识,在图中填上括号内供选择的次级
消费者(狮、虎、豹、狼),如认为均不恰当,请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食物网,牧羊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均不恰当。澳大利亚缺少大型哺乳动物,羊、野兔也是外来带入的。缺少大型哺乳动物,羊无天敌,自然放养,草场资源丰富野兔大量繁殖,与羊争食答案(3)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皮制成品价格高,因此其遭到滥杀。你认为应该对袋鼠采取怎样的措施?答案 有计划捕杀,保持数量稳定。答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表现:①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②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③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食物网;④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
(2)特点: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3)过程:不平衡—平衡—不平衡。(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与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组成受损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物种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自我检测区312345对点训练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平衡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5题。6123451.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解析 图中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答案解析6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图中的植物①利用太阳能、水、土、空气等非生物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答案解析1234563.该区域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A.2 B.3 C.4 D.5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显示出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和植物—兔—鹰两条。123456答案解析4.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包含________类生物种群
A.2 B.3 C.4 D.5解析 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包含5类生物种群。123456123455.如果该区域大量捕杀蛇,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青蛙数量减少 B.害虫数量减少
C.老鹰数量增加 D.作物产量大减6答案解析解析 蛇大量减少后,青蛙因天敌数量减少而大增,害虫数量相应减少;鹰以蛇为食物,蛇减少后,鹰可以兔为食物,数量变化不会很大。对点训练二 受损生态系统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70年,在美国开巴高原467平方千米的土地范围内,生活着4 000多头鹿,同时有少量美洲狮和狼在此活动。人们为了繁殖更多的鹿,便开始捕杀狮和狼,到1924年,这两种肉食动物几乎绝迹,鹿群迅速繁殖到10万头。可是经过两个年头,鹿群减少到6万头,到1939年只剩下1万头。123456(1)写出开巴高原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
(2)1924年鹿群迅速繁殖、数量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狮和狼绝迹以后,鹿群数量又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食物链上狮和狼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答案草→鹿→狼和狮狼和狮被大量捕杀,鹿群失去天敌鹿群数量太多,破坏了草场,因饥饿而死控制鹿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37张PPT。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采取的措施。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内容索引自我检测区自主学习区1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
(1)原因:发展 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 。
(2)后果: 、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 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 建设,依法保护 。
(2)加强 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 ,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传统水土流失政策法制植被开发环境影响评价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思考】答案 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答案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原因:人们对生物资源的 不断增加,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 。物质消费需求开发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原产地物质自然保护区进化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能量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思考】答案 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答案互动探究区2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森林的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解析(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答案解析 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相反植被遭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解析(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涵养水源答案保持水土水土流失解析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降水、风、地形、土壤,这些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解析(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降水答案风地形土壤解析 由于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就要在工程、农业技术、生物措施等方面做好工作。解析(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措施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在沟壑中修建_______。工程措答案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封坡育林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淤地坝解析 黄土高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煤炭尤其是在露天开矿时,应做好表土存放工作,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解析(5)黄土高原有丰富的______(矿产)资源,因此,在开采这一类矿产时要有计划地__________,开展矿区_________工作,避免因采矿引起大规模水土流失。煤炭答案存放表土土地复垦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如果申请专利,他将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电信大亨)、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美国著名投资人)等人成为全球首富。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据此回答(1)~(3)题。探究点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解析解析 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答案(2)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使水稻基因突变
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
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养优质水稻解析解析 培育水稻良种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海南岛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答案(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解析 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对人类影响极大。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生态
环境
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保护植被,防止水
土流失和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自我检测区312345对点训练一 保护植被的措施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解析6712345解析 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672.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A.综合治理与开发 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
C.修筑梯田 D.烧荒耕种解析 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答案解析12345673.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①改革耕作技术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解析解析 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故不合适。1234567答案解析对点训练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6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 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解析 当前,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势在必行。1234567123455.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不断增长 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生物进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有物种灭绝,但速度要慢得多;题目中的“这么快”是题眼,应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思考。676.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B.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
C.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D.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才是建立基因库的最主要的目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的做法是错误的。7对点训练三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
A.酸雨危害(  )
B.森林锐减(  )
C.水土流失(  )
D.水体污染(  )答案解析解析 思路分析如右:丙甲乙丁1234567(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解析解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答案黄土高原(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欧洲表现较突出的是____。解析 欧洲经济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多,降水丰富,酸雨危害严重。丙1234567(4)环境问题乙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上游地区该环境问题对地区A造成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解析解析 乙为水土流失,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地区A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泥沙淤积严重,河湖蓄水能力变差,易发生洪涝。答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 河湖淤浅,洪涝加剧1234567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44张PPT。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
3.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内容索引自我检测区自主学习区1一、生态环境问题
1.概念:由于 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突出表现: 、土地荒漠化、森林和 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水土流失生态平衡草地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1)森林覆盖率低。
(2)人均拥有量少。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东北、东南 ,西北、华北较 。
(4)林产品 突出。
(5)社会、经济、 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
(1)草原 ,居世界第二位。
(2)草场 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供需矛盾多少环境面积广大退化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思考】答案 主要分布地区:①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天然林为主;②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以天然林为主;③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答案三、水土流失
1.我国的水土流失
(1)主要分布区: 高原、 中上游地区。
(2)类型: 、风蚀。
2.形成原因黄土长江水蚀植被降雨不合理滥垦乱伐3.危害
(1)直接后果:破坏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 ,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2)长期危害: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流域的 ,导致 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 。土地资源土壤肥力水土流失下游洪涝灾害2.新疆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吗?【思考】答案 虽然新疆地区深居内陆,但也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风、冻融等现象,存在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现象,因此,新疆地区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答案四、土地荒漠化
1.分布地区:我国 区和绿洲边缘区。
2.影响因素
(1)重要因素: 条件,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2)主导因素:人类 、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危害
(1)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 。
(2)直接影响着我国 的正常运行。
(3)形成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北方农牧交错自然地理过度放牧生态环境国民经济3.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思考】答案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分缺乏,植被一旦破坏,水分很容易散失,但是恢复很难。答案五、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物多样性现状
(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生物多样性正面临 。
2.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
(2)对物种的高强度 等。
(3) 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4)土壤、水和 污染。严重威胁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空气互动探究区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图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现有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面积天然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处荒漠化与清代的什么政策有关?答案 人口剧增,所需耕地面积扩大,天然林遭破坏。答案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
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答案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移民守边,开放蒙禁”。植被破坏的表现及危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在主峰附近存在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暴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述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山洪暴发,大量采伐,兴建土木工程森林破坏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气候变迁等答案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战争等。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探究点三 土地荒漠化材料二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
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荒漠
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
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右图为“影
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答案 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造成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答案答案 干旱。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答案 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1.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形成与过程比较缓慢,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如下图所示:2.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强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沙源——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形成沙尘暴的局地热力条件。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的三百年间,地球上只有136个物种彻底消失,工业革命后,二百多年来已经有540个物种灭绝,尤其是最近一百年来,就接近400个。
材料二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探究点四 生物多样性减少(1)近二百年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变化的趋势。
(2)分析生物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加快答案 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为原因:人类破坏草地、森林等生存环境,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人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主







题生态环境问题概念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分布成因危害森林资源匮
乏,草场退化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草场资源的现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主







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危害沙尘暴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概念形成条件生物多样性概念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我检测区312345对点训练一 森林资源问题
2017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主题是“气候、人类、社会”。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不包括
A.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 B.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C.增加用材林 D.为物种提供栖息地解析 本题考查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增加用材林不属于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答案解析672.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可进行判断。答案解析1234567对点训练二 水土流失
下图为“长江流域不同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12345673.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最快
B.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减小
C.20世纪9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是50年代的3倍
D.水土流失现象有所控制答案解析解析 图示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继续扩大,但速度减慢,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增加的速度减慢。1234567答案解析4.水土流失现象对河流中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有
A.台风灾害频发
B.河道更加畅通
C.河道通航能力下降
D.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降低解析 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塞,通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发生概率提高。水土流失与台风灾害无关。123456712345对点训练三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一项针对大熊猫的野生动物异地保护性研究。这项研究旨在调查和了解大熊猫对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以及从自然环境到人工饲养环境的适应性。据此回答5~6题。
5.大熊猫主要栖息在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雨林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6答案解析解析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76.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危险是
A.天敌的捕杀 B.食物的缺乏
C.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人类的猎杀123456解析解析 大熊猫已经受到国家的保护,但环境破坏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缩小。答案7对点训练四 土地荒漠化
7.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1)据图甲,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其人为因素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冻融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_____。新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答案风蚀水蚀盐碱化风力1234567(3)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简析其原因。解析答案盐碱化答案 自然原因: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1234567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的分布地区,影响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由图乙可以看出盐碱化的面积呈增加趋势。1234567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