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交换时,如图能正确反应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2.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
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3.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 B.肺泡 C.器官 D.鼻
4.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 泡内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jy.com
A.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若该人深呼吸一次,肺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泡 B.组织液 C.血液 D.组织细胞
6.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鼻 B.咽 C.肺 D.气管
7.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
A.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的扩张 D.肺的回缩
8.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内的共同通道是
A.气管 B.喉 C.咽 D.食道
9.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0.下表是某同学在一次活动中相同时间内测试的数据,结合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慢跑的耗氧量大,是因为一直在运动过程中
B.慢跑所耗的氧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耗氧量就大
C.打篮球时激烈运动,耗氧量应大,该表测试数据错误
D.打篮球需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共同提供能量,耗氧量应大
11.吸气时,人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胸廓缩小 B.膈肌舒张 C.肋间肌收缩 D.肺容积缩小
12.近几年,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时有发生。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措施,使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www.21-cn-jy.com
A.增加火力发电 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扩大绿化面积 D.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3.纪实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广泛关注。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j·y
A.PM2.5通过扩散作用由外界空气进入肺泡
B.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氧气
C.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
D.PM2.5吸入人体后,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
14.2015年2月28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片中聚集了雾霾及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的情况的是
16.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
C.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
D.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
17.(2015 枣庄)深吸气后,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呼气,你会感觉到
A.肋骨上升,胸廓缩小 B.肋骨下降,胸廓缩小
C.肋骨上升,胸廓扩大 D.肋骨下降,胸廓扩大
18.当肋间肌和隔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19.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测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20.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肺泡的壁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C.流经肺部的血液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21.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
C.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 D.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22.下图是模拟膈肌变化与呼吸之间关系的装置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23.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时,吸入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
B.用口呼吸比用鼻呼吸卫生
C.吸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24.人在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状态是
A.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 B.膈肌舒张,肋间肌收缩
C.膈肌舒张,肋间肌舒张 D.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
25.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26.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27.下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③和④
28.关于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B.呼气时,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C.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 D.呼气时,隔顶部下降
29.人体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B.箭头②所示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C.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D.血液经过此处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0.下表是某人吸入空气与呼出相同体积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增加了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减少
C.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 D.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减少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右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回答:
(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2)【6】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3)【3】 既是空气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4)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温暖、湿润、 ,但是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无污染非常重要。
(5)【5】是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 ,其外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 ,这有利于 与 进行气体交换。
3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21教育网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此实验分三组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检测,该方法属于 检测。
(3)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
(5)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33.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图1所示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
(2)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 径增大。
(3)当人体处于图1所示的呼吸运动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处于
状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BABD 6——10 CACCB 11——15 CADDB
16——20 BBBDA 21——25 DCDDA 26——30 ADDDC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呼吸道 肺 (2)肺 气体交换 (3)咽喉 (4)清洁
(5)肺泡 毛细血管 肺泡 血液
32.(1)变量 (2)抽样 (3)取平均值 (4)越高 (5)上下班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1·cn·jy·com
33.(1)3 4 (2)吸气 上下 (3)舒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