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动物的分类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之后,本节着重依据一定特征把动物进行了分类,要求学生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帮助学生初步培养起一定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本节只要学生初步地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不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的生理习性和生理结构。再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及其利用,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养成爱护动物的美德。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1、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1、 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教学重点: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教学难点:逐级分类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如自然界中我们要研究的事物很多,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将它们进行分类。平时工作中常用到分类,有助于我们理顺事物,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研究的分类,更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问: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做些什么?运用哪些科学方法?
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特征(异同点)。
师: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分类前,要先仔细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找出再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进行分类。即在分类前先确定分类的依据。
活动一: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大小都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根据各图形的特征将它们分两类。
(学生可能按形状、大小、颜色、空心或实心进行分类)
师:可见,根据事物不同的特征,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今天我们就从不同角度给动物进行分类。
二、新课教学:
动物分类
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
师:比如,以上的动物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除以上两种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以上四幅图片中的动物,写出几种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写出最多种的分类方法)
(学生可能答:有没有足、有没有毛皮、有没有翅、有没有鳞片、有没有心脏、会不会飞、是不是用肺呼吸等)
师:你在给动物分类时,做了哪些工作?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
生:观察、分析、比较。
师:从上面新的分类中可知,对动物也有多种分类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解剖,可以发现有的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有的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就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大家对动物有这么多分类,为什么科学研究用这种分类?可见,科学的分类是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特征。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具科学性,使研究更方便。
师:你们在吃鱼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鱼的骨骼?
活动三:请你仔细观察图2-10中4类动物的骨骼,他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
(分组讨论,再由学生汇报、补充)
师:像鱼、蛙、鸟、兔等动物,他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有许多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活动四:让学生说出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分组讨论并写出,再由学生汇报、补充)
脊椎动物
师:今天的课中我们接着为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是吗?其中有脊椎动物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活动五:由一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脊椎动物(较熟悉)的名字写在纸上,交与一个当公证人的同学手中,然后由其他同学就动物的特征向他提十个问题,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提问中不能涉及动物的名称,提问结束后让同学猜出他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如提问的同学大致猜出了动物的种类,则提问的同学获胜。
师: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脊椎动物有相同的形态、生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的不同,我们把脊椎动物又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
鱼类
出示:几种鱼的图片(略)
活动六:说出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鱼的鳃和鳍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回答)
师: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鱼类2.4万种,它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大家都熟悉哪些鱼?
(学生回答)
师:淡水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和海水中的黄鱼、带鱼、鲨鱼都是我们多熟悉的鱼类。
两栖类
出示:青蛙一生的图片
活动七:观察图片,讨论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的一生在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里,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尾退化,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象青蛙这样的动物就称为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现存的种类比较少,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类的吗?
出示:两栖类动物的图片(略)
师:大鲵:又称娃娃鱼,生活在深山清澈的溪流中,终生具有扁平的尾。蝾螈也终生具有扁平的尾。
牛蛙:肌肉发达,肉质鲜嫩,可食用。
树蛙(雨蛙):个体一般较小,多数为绿色,在我国分布很广。它的四肢末端有吸盘,可用来攀援树枝,下雨时喜欢鸣叫。
疣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头部扁平,吻端平切。除唇缘、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满瘰粒与疣粒;头侧棱脊显著,背中线棱脊明显。体侧自肩部向后至尾基部各有一列整齐的瘰粒。前后肢几乎等长,指扁平,末端钝圆。体色除尾部腹缘及四指为橘红色外,其余皆为黑色。生活于海拔650-2500米山区溪流的塘边,多在夜间捕食。平时生活在陆地上,夏季繁殖期进入水池中。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
爬行类
师:大家知道哪些动物属于爬行类?
出示:爬行类动物的图片(略)
师:地球上真正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它们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如蛇、鳄鱼、龟、变色龙、蜥蜴、鳖等。
阅读:毒蛇和无毒蛇
鸟类
师:大家熟悉什么鸟?
(学生列举)
出示:鸟的图片(略)
师:最早的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他们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飞翔。
活动八:你们知道鸟类身体上有哪些特点利于他们的飞翔生活吗?
(学生讨论并汇报)
哺乳类
师:哺乳动物是目前动物世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最早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图2-17中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讨论得出哺乳动物的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活动九: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出示各类动物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分类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写出各类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学生讲述各类动物的特征)
教师总结:
类别 动物名称 归类理由
哺乳类 猫 体外有毛,胎生,哺乳
鸟 类 鸡 体外有羽毛,骨骼中空
爬行类 蛇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两栖类 青蛙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上陆生活,用肺呼吸
鱼 类 草鱼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有鳍,有鳞片
活动十:学生完成下列列表:
无脊椎动物
师: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有120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的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不同形态特征,科学上也将无脊椎动物分成许多类。
出示: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并解释
(学生举出各种无脊椎动物的代表动物)
师:在无脊椎动物中,我们数量最多的是节肢动物,其中昆虫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的有100万种之多。你们知道哪些是昆虫吗?
(学生回答)
出示:几种昆虫的图片(略)
活动十一:观察这些昆虫的形态特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总结:有两对翅、有三对足、足分节等)
出示:蜜蜂身体各部分的图片
师:如蜜蜂,昆虫的体内没有骨骼,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且有两对翅三对足,足分节,有复眼和口器。
师:这些昆虫中,哪些对人类有益、哪些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可见,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小结:自然界的动物不计其数,形态各异,我们在给动物进行分类时,要抓住它们的特征,逐级进行。
三、课堂练习:(略)
四、作业:
1、根据同学的特征,将你所在的大组中的同学进行多种分类。
2、查找课外资料,了解有关珍稀动物的知识
两栖类
鱼类
?
?
?
?
爬行类
?
鸟类
?
?
哺乳类
?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动物
有脊椎骨
无脊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