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阿基米德原理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阿基米德原理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3-21 10: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是对前面一节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成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进一步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上一节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经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和“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应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阿基米德原理写成公式为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因为公式中涉及前面学过的较多物理量,学生在利用公式计算浮力问题时常出现错误,这是本节内容的难点。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问题
课前准备
空易拉罐、小容器、弹簧秤、纸杯、固体物块、溢水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激发学习动机
观看视频《皇冠的故事》
三、讲授新知识
(一)阿基米德的灵感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大小跟液体体积的关系。
演示实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
思考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教师总结: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密切关系。 21cnjy.com
(二)浮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定量关系?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
1、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教师介绍:
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21·cn·jy·com
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物体拴牢。物体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物体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www.21-cn-jy.com
按照课本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做好记录填入表格。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推导:F浮=ρ液gV排
F浮 —— 浮力 —— N
ρ液 —— 液体的密度 —— kg/m3
g —— g=9.8N/kg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
说明: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2、例题:有一个重为7N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有多大?g取10N/kg
教师教师分析讲解。
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解题过程要规范。
练习:
体积是1m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学生练习,教师教师分析讲解。
补充: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四、巩固运用
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浮力。
2、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五、检查评价
1、课堂检测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