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设计思路说明:
1、复习旧课:举例说明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
2、激发学习动机:举出引发学生对动能或势能的变化的思考的例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讲授新知识:通过实例总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分别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对动能和势能之间转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动能或势能减小时不是凭空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并发现,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是势能和动能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节能、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4、巩固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造卫星的能量转化问题。
教材分析
本专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能够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将动能和势能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课前准备
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三、讲授新知识
(一)机械能
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
(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
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实例分析:
(1)、蹦床运动
分析运动员蹦床运动时,重力势能、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粉笔头下落
引导学生分析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3)、滚摆实验
图11.4-2,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4)、铁锁单摆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题: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
(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学生练习,教师分析讲解。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
(1)、水能的利用
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
引导学生分析:水力发电的能量转化
(2)、风能的利用
引导学生分析:风力发电的能量转化
(四)科学世界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四、巩固运用
1、分析生活中机械能转化的实例。
2、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五、检查评价
1、课堂检测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