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6 千人糕(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6 千人糕(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09:29:59

文档简介

6.《千人糕》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糕、特、嘛、买、粉”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味、买、具”等9个字,掌握读音,能够给生字口头组词。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新知预习】
自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糕、特、嘛、买、粉、糖、蔗、汁 、菜、熬、算、销、劳、的、确、应
给下列生字分别组两个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能( ) ( ) 桌( ) ( )
味( ) ( ) 买( ) ( )
具( ) ( ) 甘( ) ( )
甜( ) ( ) 菜( ) ( )
劳( ) (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农民
工人 千人糕

【课堂探究】
探究1: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探究2: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达标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zhuō zi wèi dào tián cài láo dòng
( ) ( ) ( ) ( )
给下面的词语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
平常( ) 特别( ) 好奇( )
急忙( ) 也许( ) 一定( )
3.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学习评价】自评:☆ ☆ ☆ ☆ ☆
师评:☆ ☆ ☆ ☆ ☆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大米 甘蔗汁、甜菜汁 送货 销售
【达标练习】
桌子 味道 甜菜 劳动


6.《千人糕》当堂达标题
看拼音,写词语。
mǎi wèi gān tián
1.妈妈给我( )的苹果,( )道( ),特别好吃。
néng láo
2.难道我们( )够忘记农民伯伯的辛( )吗?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奇( hǎo hào) 种树( zhǒng zhòng )
得到( dé dí ) 好像( hǎo hào )
种子( zhǒng zhòng ) 天空( kōng kòng)
音乐( lè yuè ) 盛开( chéng shèng )
连字成词。
蛋 粉 白 应
笔 糕 当 糖
一字组多词。


五、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 )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 )这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 )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 )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阅读
浪费粮食不应该
草莓兔,坏毛病,浪费粮食不心疼。吃米饭,盛大碗,吃了没几口,倒进垃圾桶。吃水饺,端大盘,吃一半儿来扔一半儿。
草莓兔,去旅行,遇到大暴雨,困在岩石洞。肚子饿得“咕咕”叫,“有点吃的该多好。”
丁当狗送她一块饼,呼噜猪送她一块糕。草莓兔,吃得急,三口两口进肚里。“没吃够,没吃饱,再有点吃的该多好。”
“谢谢他,谢谢你,我怎么从来没吃过这样的好东西!”
猪也笑,狗也笑:“这个道理你该知道,浪费粮食不应该,这个毛病要改掉。”
小朋友浪费粮食不应该,你知道我们吃的粮食种出来多不容易吗?农民伯伯要经过耕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这么多步骤才能种出粮食来。如果我们每天每个人浪费一粒米,那么一年浪费的米就够一百个小朋友吃一年的。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要做“漏嘴巴”,不要挑食,不剩饭剩菜,更不能把不爱吃的东西随便扔掉,否则你就会像草莓兔那样饿肚子了。
1.短文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的是草莓兔浪费粮食的行为。
2.种粮食多不容易啊,农民伯伯要经过 、 、
、 、 这么多步骤才能种出粮食来。
3.说一说,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浪费粮食?
参考答案:
买 味 甘甜 能 劳
二、
好奇( hǎo hào) 种树( zhǒng zhòng )
得到( dé dí ) 好像( hǎo hào )
种子( zhǒng zhòng ) 天空( kōng kòng)
音乐( lè yuè ) 盛开( chéng shèng )
三、蛋糕 粉笔 白糖 应当
四、略
五、6 4 5 2 3 1
六、
1.六 一
2.耕地 播种 浇水 施肥 除草
3.略
6.《千人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9个字,会写“也许、一定”等14个词语,积累“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爸爸用实际例子给孩子讲解众人参与的劳动,体会“人人为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质疑问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美食——千人糕。(齐读课题)
介绍千人糕的相关知识。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叫做“千人糕”)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注意读好零声母的字“熬”。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多音字组词识记:de(我的) dí(的确)
yīng(应该) yìng(答应)
②同偏旁识记:糕——糖 蔗——菜——劳
③熟字换偏旁:待——特 消——销
教师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交换读等。
4.出示长句、难句,指导朗读。
5.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
6.小组展示,推荐优秀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品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千人糕”是什么呢?
(3)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4)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这样猜想?
(5)孩子的话说明了什么?
2.品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2)自由读6-9自然段。交流问题:
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指导顿号的用法。
(3)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4)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5)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6)用上“就算……还得……” “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字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品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①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比较词语:平常 平平常常
(平平常常比平常意思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才”字的作用是什么?
(3)出示句子:
①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为什么叫他“千人糕”呢?
(4)梳理全课结构。
(5)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例: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四、写字指导
1.师讲解字的笔顺、笔画、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
2.指名说说自己哪个字写得最好,为什么?
3.师示范书写“能、劳”等生字。
4.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师边巡视边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五、小结全文,畅谈感受
1.总结全课。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30张PPT。6 千人糕 千人糕:千人糕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米糕,是中国特色小吃之一。通常被人们称为年糕或者粘糕。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米糕历史悠久,在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知识备查 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的确( )我的( )应该( )答应dídeyīnɡyìnɡ 甘蔗zhè0甜菜cài0劳动láo0字词学习雪糕 特殊 好嘛 糖果 甘蔗
果汁 甜菜 煎熬 算术 销售
劳动 的确 应该 只能 苦味
购买 工具 粉红 桌子 雪糕 特殊 好嘛 糖果 甘蔗
果汁 甜菜 煎熬 算术 销售
劳动 的确 应该 只能 苦味
购买 工具 粉红 桌子 ɡāotèmɑáoɡānzhīcàizhèsuànxiāofěntánɡláodíquèyīnɡnénɡwèimǎijùtiánzhuō 夹米糕 课文朗读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怎样可以读得“好奇”呢?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0课文朗读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0课文朗读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g)。”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0 朗读时,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时间!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展示0仔细朗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千人糕?课文初读学习课文,回答问题。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课文解读为什么用“很多很多”?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因为爸爸说千人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所以孩子觉得千人糕一定特别大。tè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孩子的话说明了什么?对这块“千人糕”有些失望。mɑmǎi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大米的来历:首先需要种子,然后要进行插种、施肥、浇水种出稻子,最后用稻子加工成大米。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zhèzhīcàiáo糖的制作过程:首先要种甘蔗、甜菜,然后再熬糖。 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suànxiāoláo 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米糕做好包装送货销售顾客手中课堂展示 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suànxiāoláo米糕做好包装送货销售顾客手中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díqu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díqu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díqu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díquè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孩子现在知道了一块米糕的制作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孩子说这块糕应该叫“千人糕”。
暗示孩子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了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劳动、互相配合才能实现。米粉:米、稻子、种子、施肥、
浇水糖:甘蔗、甜菜、榨汁、熬糖米糕:米粉、糖、制作、包装、
送货、销售结构梳理千人糕 拓展延伸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需要这么多人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