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2轮复习)(无答案)(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陈代谢(2轮复习)(无答案)(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6-01 11: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物的新陈代谢(2轮复习)
姓名 班级
一、基础练习:(查漏补缺)
1. 下面是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几个重要步骤:
(1)将幼嫩植物密闭在广口瓶或塑料袋内,先在黑暗处放24h,其目的是 。
(2)将点燃的蜡烛放人瓶(或袋)内,蜡烛会很快熄灭,说明 。
(3)用一根橡皮管把瓶(或袋)内的气体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移栽植物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要剪去部分枝叶,这主要是为了( )。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降低呼吸作用 D.便于移栽
2.盐碱地里的作物很难获得高产,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过于疏松 B.土壤中缺少各种必需的无机盐 C.土壤中缺少水分 D.土壤溶液的浓度太大
16。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h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 )。
3.如右图,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外边的清水使钟罩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那么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 )。
A. 向左移 B. 向右移 C.先向左移,后向右移 D.不移动
4.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栽培时,直接将植物根部浸入营养液中,并及时供氧、调整pH和更换营养液。
(1)在培养初期,若植株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营养液的质量分数 (填“太大”或“太小”)。
(2)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人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的 。
(3)为了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 )
A.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B.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C.适当缩短光照时间 D.夜晚适当降低棚内温度
5.下图是人体糖代谢的简图 ,据图回答:
(1)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称为 。
(2)③过程发生在 (填人体器官)。
(3)④过程更多地发生在 (填“饭前”或“饭后”)这一段时间。
6.(2004·浙江嘉兴、舟山卷)同学们在做ABO血型鉴定实验时,一般选用现成的标准血清。在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在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小明同学的血分别与A、B型标准血清混合后都不出现凝集现象,则小明的血型为( )。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7.徒手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时,当他在高海拔处,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继续攀登,但越是往上爬,越感到乏力,其主要原因是( )。
A.呼吸越来越急促 B.血液中C02增多 C组织细胞内O2含量降低 D. 山地更加陡峭
8.使用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淀粉酶,分别探究温度、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1)下面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几个步骤,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 mL淀粉液 ②向各试管中注入1 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中滴—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温水、沸水和冰水中保持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2)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探究结果如右上图所示。若换成胃蛋白酶,曲线如何变化 。
9.下表列出了四种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这四种生物中,对外界条件的需求最能代表动物和植物的分别是( )。
A. I和Ⅱ B. Ⅱ和Ⅲ C Ⅲ和Ⅳ D I和Ⅳ
生物 有机物 C02 O2 H2O 无机盐 光能
工 √ √ √ √
Ⅱ √ √ √ √
Ⅲ √ √
Ⅳ √ √ √ √ √
二、图表题(注重解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10.测定三种细菌类型对氧的需求情况,让它们分别在三支试管中生长,下图I、Ⅱ、Ⅲ显示了三种不同细菌的生长情况,则表中哪项是对细菌类型的正确分类 ( )。
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 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 在每种培养基中均能繁殖
A Ⅲ I Ⅱ
B Ⅲ Ⅱ I
C I Ⅱ Ⅲ
D I Ⅲ Ⅱ
11.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给以光照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B点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个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12.(2004·浙江嘉兴、舟山卷)用一只大的玻璃缸,装上水,在缸里放几株水生植物,并用沙子固定,用漏斗把植物罩住。在一支试管里注满水,把试管慢慢倒过来罩在漏斗上,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试管。给予人:正光照,在不断改变灯与植物的距离下进行测定。记录植物放出的气泡数,结果如下表:
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cm) l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气泡数 (个/分钟) 16 13 8 6 5 4 3 2 l 0
(1)在灯光的照射下,植物放出的气体是 ,鉴定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出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和植物放出的气泡数之间的关系。
(3)如果要改变气泡产生的速度,除了改变灯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外,你还有什么方法 。
(4)在实验中,当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为100cm时,虽然植物仍在进行光合作用,但却看不气泡的产生,
为什么? 。
13.如右图所示,大豆种子在萌发初期,有机物的质量有所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其体内有机物质量逐渐增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接近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 点(填“t1”“t2”
或“t3”)。
(2)在t1到t2时间内,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
是 。
(3)在时间t2点后,曲线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14.当酵母菌加到面团中时,酵母菌会分解面团中的有机物(淀粉),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 团膨胀以便做面包。下图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量的。(2)用这张图来解释为什么用酵母菌来做面包时,和面要用温水而不是冷水
【小结:解题策略:】
(1)、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他们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分析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代表什么意义
(3)、揭示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有什么含义,或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实验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15.(2006·浙江嘉兴卷)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在一个古代的墓葬内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小麦粒。为了解这些小麦种子目前的生理状况,某科学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1)首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若红墨水滴向 移动,说明古代小麦仍有生命力。
(2)上面是通过检测小麦的呼吸作用来了解其目前的生理状况。如果设置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该将对照组的小麦种子如何处理 。
(3)将这些小麦播种后仍能正常萌发,但它们在地下墓葬内长时间没有萌发或腐烂,其环境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
步骤 项 目 试 管
甲 乙
l 注入1%的淀粉溶液 4 mL 4 mL
2 注入新鲜稀释的唾液 2 mL 2 mL
3 放置一定温度下保温5min 37℃ 60℃
4 滴加碘液 2滴 2滴
16.(2004·浙江宁波卷)以下是研究pH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准备5支试管,各装入2mL。浓度相同但pH不同的淀粉糊,再分别加入1mL。浓度相同的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25℃的水浴中。10min后,分别滴加一滴碘液,5支试管的显色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号 l 2 3 4 5
pH 5.6 6.2 6.8 7.4 8.0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
请分析回答:
(1)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知pH为 时,该酶的活性最强。
(2)提供—种能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 。
(3)为确认淀粉糊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再设计 实验。
17.(2006·浙江绍兴卷)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碱性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次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是因为 。
(2)B的实验步骤②和③能否对调 。
(3)预计加碘液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的溶液 ,B试管的溶液变蓝
实验发现A试管的结果与预计相符,B试管的溶液却不显蓝色,他们猜想:可能是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水解淀粉。为此,他们重做实验。只在步骤(3)中用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水解产物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代替了碘液,结果A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 (填“能”或“不能”)水解淀粉。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第一次实验时B试管的溶液不显蓝包。
【解题思路】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2)、严格设置对照实验(一个变量,其余均相同)
(3)、规范表达实验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