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1 16:2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说一说你知道的北宋著名历史人物 我们印象中的宋朝是个文人帝国,然而他的开创者却是一个职业军人,那么赵匡胤是如何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呢?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史称: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
开封

宋太祖北宋的局部统一方针: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结果: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论从史出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研读史料,想想宋太祖在担心什么呢?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武官专权,王朝个个短命。杯酒释兵权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一、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能领兵不能调兵)二、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枢密院(能调兵不能领兵)三、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A驻防地B驻防地C驻防地强化中央集权
兵权强化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皇 帝三司枢密院中书门下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材料、“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论从史出赵普给宋太祖的建议是什么?强化中央集权
地方权力一、派文臣担任知州;
二、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三、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这回可以睡个好觉了!赋税都上缴了,下个月的开支可咋整?知州知州皇帝通判我替您“分忧”!我替您管钱转运使我烦你俩!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重文轻武的政策我们是个摆设?!真悲剧!宋将领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一、文官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待遇高于武官。
二、武将受牵制,带兵打仗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 “从宋太宗起文臣成为宰相和正副枢密使得主要人选,宋太宗一朝,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
——赵毅《中国古代史》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教,广开科举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读书风气浓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 宋真宗《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五经勤向窗前读。宋代注重文教事业的积极影响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收回兵权
中央:分化相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权力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小结小组讨论:评价北宋政治课后作业: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评价北宋政治的得失。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利:弊:冗官、冗兵、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