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觅(mì) 倏然(yōu) 蛊惑(gǔ) 疲惫不堪(bèi)
B.牝马(bìn) 蹂躏(lìn) 悚然(sǒng) 岿然不动(kūi)
C.褴褛(lǔ) 瘫软(tān) 聆听(líng) 步履艰难(lǚ)
D.目眩(xuàn) 忐忑(tè) 黑魆魆(xū) 气喘咻咻(xi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浑厚 凶神恶杀 害人听闻 令人发指
B.鼓噪 举世闻名 孤注一掷 优柔寡断
C.繁衍 雅雀无声 扣人心弦 唯命是从
D.拘泥 冲耳不闻 苍皇逃窜 震耳欲聋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B. 他们惊呆了,山坡上早已站满端着刺刀凶神恶煞的日军。
C. 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
D. 我刚喊出两个字,敌人的探照灯哗地全亮了,与此同时,敌人的机枪猛向我们扫来,枪声惊世骇俗。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________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株洲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果树、水稻,此外,还适宜栽种柑橘。
B.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5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C.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D.尽管你的捐献如何微薄,在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目中,都比千斤的砝码还要沉重。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以精当的议论、抒情为主,揭示事件的本质,同时兼有记叙,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B.《善待家园》一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揭示了“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21cnjy.com
C.《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中写的是关于青年摄影师邓伟和国画大师石鲁、美学大师朱光潜、学者作家钱锺书、画家李可染的故事。www.21-cn-jy.com
D.《滑铁卢之战》在对历史重大事件、大场面的描写中,抓取能反映事件本质的真实而重要的典型细节来写,使作品的主题得以充分展现。2·1·c·n·j·y
7.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4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8分)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1 2016年秋季,全国各地有四百多万中小学生使用语文版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介绍,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原因和原则可以概括为: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文质兼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2 《南京大屠杀》一文去哪儿了?网上谣传《南京大屠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作品被删除,引发了网络热议,对语文出版社选文提出了质疑。语文出版社发表了声明:《南京大屠杀》被换不是被撤,《南京大屠杀》被换成了同题材的《死里逃生》,因为《死里逃生》更能反映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www-2-1-cnjy-com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的主要内容。(2分)
(2)据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将被换为《智取生辰纲》,你觉得这样更换好不好?为什么?(3分)
(3)根据你这几年来学习语文版教材的情况,给修订者提出两点修改建议。(3分)
三、阅读探究(25分)
(一)(13分)
作家的素质
事情是这样的: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批评指正。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煽起了学生的无比激情,他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魂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有创作激情了。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电话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作家莞尔: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呢?该停则停,看来,你还没有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乏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21·cn·jy·com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却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之强,请教又是如此谦逊,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脱颖而出。21*cnjy*com
当停不停不好,但想象力丰富也非常重要。两位作家,两种认定方式各有千秋。
(有删改)
9.文中运用了大量成语,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10.文中作家说“你还没有把握情节脉络”,你认为小说写作对情节有何要求呢?(3分)
11.学生见到第一个作家后的心态有何变化?请简要归纳出来。(3分)
12.读了本文,你认为作家应有怎样的素质?(4分)
(二)(12分)
落 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2-1-c-n-j-y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篮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来源:21cnj*y.co*m】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每边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出处:21教育名师】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器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麦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全体签字毕, 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于是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21·世纪*教育网
(节选自《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有删改)
13.本文标题“落日”的意思是什么?(2分)
14.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仪式,麦克阿瑟为什么安排在美国军舰上、美国国旗下举行?(2分)
15.麦克阿瑟是坐驱逐舰来的,日本代表团则是乘小艇来的,为什么?(2分)
16.投降书“签错了”,日本代表为什么不要求重新签一份而接受了“不干净”的投降书?(假设日本有权要求重签,盟国同意重签)(3分)【版权所有:21教育】
17.作者对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九点十八分”的强调,对侵略者有何警示作用?(3分)
四、写作(45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21教育网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疑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面对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请以“面对风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答案:
一、1.D 解析:A.“yōu”应为“shū”; B.“bìn”应为“pìn”;“kūi”应为“kuī”;
C.“lǔ”应为“lǚ”。
2.B 解析:A.应改为:凶神恶煞 骇人听闻 C.应改为:鸦雀无声 D.应改为:充耳不闻 仓皇逃窜
3.D
4.C 解析:语句衔接类试题一般都提供备选句,做这类题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所给的语段或选项。查看话题、叙述角度、主语是否一致,语言风格和氛围是否协调,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照应,句式是否一致,韵律是否协调,从以上六点细细比较,就能找到合适的选项。③句列举了“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这一事例,既印证了开篇句中的“伤痕”的说法,又指出正是由于晚清政府的专制与腐败,才造成了落后的中国被列强欺凌的惨剧;①句总结这一教训;⑤句紧接着又用“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事例,指出德国法西斯的傲慢与偏见给人们带来的灾难;②句进一步指出它是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控诉;④句总结,并与开篇句呼应。所以应选C。21*cnjy*com
5.C 解析:A项中“果树”包括“柑橘”,可以把“果树、”去掉;B项有歧义,是“八个企业”还是“八个干部”?可把“八个”放在“领导”前;D项关联词运用不当,把“尽管”改为“不管”。
6.A 解析:A项中的“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是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所以应是以记叙为主,以议论、抒情为辅。
7.(1)朝花夕拾 鲁迅 (2)范爱农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二、8.(1)语文版新修订教材2016年秋启用。
(2)示例:不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文学价值很大,换掉可惜。我认为其中对“三拳”的描述,分别从视觉、味觉、听觉角度来设喻,生动形象。让我们学习这样的写作手法,很有价值。
解析:赞成和反对均可,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即可。
(3)示例:①综合性学习要更贴近我们初中学生的生活;②建议删减如《干将莫邪》之类繁难的文言文。
三、(一)9.运用成语,既节省了笔墨,使语言简洁,又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文章富有文采。
10.小说的情节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还要做到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先是激情喷发;接着更兴奋,更激昂;后来追悔莫及。
12.示例:能认真观察生活,反应要迅速,思维要敏捷,想象力要丰富,谦逊地求知待人,合理地评价人事,等等。
(二)13.日本投降。
14.凸显美国的地位(重要性、强大等)。
15.可以让胜利者尽显胜利的骄傲(尽享胜利的喜悦),让失败者尽显渺小(屈辱)。
16.签投降书是耻辱的,再签一次等于双重耻辱,所以日本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17.示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玩火者必自焚等)。
四、18.思路解析:写好这个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审题,准确地把握话题中“风雨”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作文应侧重于取风雨的象征意义来探讨人生。人生在世,谁没有经历过风雨?这里的“风雨”我们应该理解为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界的风雨。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旅途上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风雨”,你可以伤心,但却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才能战胜挫折。要使全文充满乐观和进取精神,这样必然能够赢取阅卷老师的欣赏。
第三,要开阔视野,使文章材料丰富。古今中外,面对风雨,战胜困难,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不可胜数。要多举这样的事例,使文章有分量。如在外国,一生孤苦不幸的贝多芬在双耳失聪之后,仍不忘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海涅生前最后8年,手足瘫痪,视力微弱,躺在被褥的“坟墓”里,但吟出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监狱里口述出蜚声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则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