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集体备课笔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别: 科学 备课组成员: 第 三 册 第 三 章
课 题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课型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和过程。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数据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体是一个同意的整体
重 点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 点 体温调节控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岁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问:(1)恒温动物的体温是否绝对不变,即是不是一个固定值?恒温动物的体温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是指它们的变温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正常人的体温也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2)恒定的体温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举例说明: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的热量)3.散热 。(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4.中暑。(讨论)请你说说中暑是怎么回事?在高温的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三、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持或降温的措施,也能调节体温。 引起兴趣
个性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1.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和人类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2.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3.人体体温的调节和神经系统的控制
巩固练习作业 1.人体的体温主要是在 调节下,使人体的 过程和 过程维持相对平)衡,才得以相对稳定。2.人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A.内脏蠕动 B.骨骼肌收缩 C.平滑肌收缩 D.血液流动3.人体排出汗液的生理作用是( )A.皮肤分泌汗液是人体排出代谢终产物的一个途径B.汗液蒸发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方式C.汗液蒸发是人体在35以上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 D.以上三项都是作业:作业本第五节
教后反思
PAGE
1中学教师集体备课笔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别: 科学 备课组成员: 第 三 册 第 三 章
课 题 第三节 神经调节 课型 课时 2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2、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经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和快慢程度;领悟神经的调节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重 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与功能,反射与反射弧。
难 点 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与处理,神经系统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模型:脑和脊髓 PPT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引入】前面学到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缓慢而持久,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应.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对这些反应到底有多快呢?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一、对刺激的反应【实验】学生按书本内容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结论】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器官的参与。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回顾人的感觉接受外界刺激【结论】上面提到器官里的细胞都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2、神经元(课件看图说明)(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轴突(具体看名词解释)。(2)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三、信息的处理 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还需要能迅速处理信息、作出决定,并根据决定快速行动。 1、人的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读图】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结论】1、神经系统:传导并处理信息的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3、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承担着传导信息的功能。4、脑神经:12对,来自脑部,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5、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重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2、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1)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2)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表面是灰质,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3)脑的各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而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读图】P113 了解人脑不同部分的功能,并完成任务。 (4)脑科学 脑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去保养好大脑,让它能正常的发挥作用?A.经常使用和训练大脑B注意大脑的劳逸结合C加强大脑的营养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E防止有害因素对大脑的损害【讨论】P114 1、脑和脊髓 2、植物人? 3、脊髓 (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2)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多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2、应答性反应,即对刺激而发生的反应【读图】缩手反射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 热觉感受器 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导到 效应器 ,手会立即缩回。3、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如敌害、食物,液可以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疼痛性反射。2)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实验】膝跳反射膝跳反射 在膝关于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快地叩击膝腱,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作急速前踢的反应。此反射属于腱反射。其感受器是能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肌梭。此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影响,其反应的强弱、迟速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临床上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 实验、讨论、交流学生列举阅读图、文字说明领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学生看图总结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完成分类图的填写
个性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作业
教后反思
PAGE
4中学教师集体备课笔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别: 科学 备课组成员: 第 三 册 第 三 章
课 题 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 课型 课时 2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2.理解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间的关系。3.了解胰岛素的分泌及它对血糖含量的调节。4.了解胰岛素异常时,人体会患的病症及其症状。5. 了解激素是如何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提出猜想的方法;提高生物的实验探究中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过程的严谨性;体验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指导作用;初步感受人体是和谐、协调的
重 点 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胰岛素与血糖的调节、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
难 点 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实验探究 胰岛素与血糖的调节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复习引入】师:放在阳台上的植物幼苗,我们会发现它总是朝着怎样的方向生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问:对于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副板书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评价生长素的发现历史:阅读课文第93页第二段的内容及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最先用实验推想得出了一个什么猜想? 1.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课件展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次序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有胚芽,受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胚芽切除,受单侧光照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胚芽尖端顶端用锡箔罩住胚芽直立生长4胚芽尖端基部用锡箔罩住向光源弯曲生长 推想结论:胚芽尖端会产生影响胚芽生长的某种物质。2.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实验】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取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一侧,再取另一切去尖端的胚芽,将没放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胚芽一侧。【控制条件】相同条件:两组均为切去尖端的胚芽。不同的条件:前组琼脂上放过胚芽尖端(粘有尖端上的物质),后组琼脂上没有放过胚芽尖端(作为对照组)。【现象】前组中的胚芽会向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后组中的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结论】胚芽的尖端确定产生了能控制胚芽生长的某种物质(生长素)。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从植物中分离出这种物质:吲哚乙酸——生长素。前后经过了54年的研究,人类终于认识了生长素。二、生长素与向光性植物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即植物具向光性。三、植物生长素1.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胚芽鞘)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3.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4.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生长快。 当受到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四、其他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统称为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素、乙烯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第二课时:一、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进食后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提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中。2、血糖含量在体内基本维持90毫克/100毫升左右。(0.09﹪)——表示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90毫克的血糖 过高或过低均为病理状态的表现因此,血糖测定是最常用的临床化验项目之一。【读图】探究原因: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过程 当血糖含量上升时, 胰岛素 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 下降 ;当血糖含量下降时, 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 升高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思考】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如何设法控制血糖含量的平衡?--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过高,从尿中排出,即糖尿病,还会造成脂代谢紊乱,引起血脂过高、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的疾病等等。胰岛素分泌过少,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分泌相对过多,多数只需饮食控制。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一般由动物胰脏提取,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要。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在蛋白质人工合成等方面迈出了光辉的一步。近十年来,已能通过遗传工程,把胰岛素合成基因植入大肠杆菌,由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不仅解决了原料不足的因难,而且价格也大大下降,成为遗传工程造福于人类的一个生动事例。[小结]:血糖,胰岛素的含量、作用。第三课时引入:胰岛素使人的血糖含量保持稳定,那么,胰岛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人体内有几种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各分泌哪些激素?各有什么作用?2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相同吗?3 .生长和发育相同吗?4.什么是内分泌腺?什么是激素?5 .你会区分侏儒症与呆小症吗?三、内分泌腺和激素(表格)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腺体,一般内分泌腺均有极丰富的供血和神经末梢,使之能及时地接收各种信息,并把分泌的激素快速输入血液。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组织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通过体液调节方式,对机体的各方面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分泌腺是指有导管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性腺等腺体,其分泌物由导管输出,到达脏器的腔道或体表,多为浆液或粘液性的,看得见,摸得着,一般可收集到。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在血液中含量极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 2、生长与发育的区别生长:指细胞体积由小变大的过程。发育:指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功能和结构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3、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相同吗?——不相同。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激素;生长激素是人和动物体现内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4、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1)脑垂体和生长素:垂体亦称“脑垂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人的脑垂体大如樱桃,椭圆形,以小柄悬系于间脑的下方,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等,对于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胳的生长,以及对新陈代谢和性功能等均有调节作用,并能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引起身体过分增长,形成“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则妨碍身体发育,形成身材异常矮小的侏儒症。(2)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棕红色,分左右两叶,中间相连(称峡部),呈“H”形,约20~30克。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前侧,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1)促进新陈代谢,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并增加产热。(2)促进生长发育,对长骨、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婴儿期。此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作用。(3)胰腺和胰岛素:胰岛又称兰氏小岛。胰腺的内分泌组织。它由散布在胰腺各处的数十万至二百万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块组成,象海洋中的岛屿,故名胰岛。重量约占胰腺总重的1~2%。其主要生理功能为:(1)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全身组织(尤其是肝和肌肉)对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2)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运至脂肪细胞贮存,同时抑制脂肪分解。(3)参与蛋白质合成及贮存的各主要环节的调控,促进蛋白的合成。而生长激素也只有在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胰岛素在调节机体代谢、维持机体正常生长方面是非常重要的。(4)性腺和性激素:性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之一。男性为睾丸,女性为卵巢。睾丸和卵巢均兼有产生生殖细胞的生殖腺功能和合成、释放性激素的内分泌腺功能。(5)肾上腺和肾上腺素: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共重10~18克,左侧呈半月形,右侧为三角形。【思考】当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功能会怎样?【读图】激素分泌不正常带来的一些疾病思考: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异同点相同:身材矮小不同点:侏儒症: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呆小症:智力低下,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 小结: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主要的激素及其功能 答:向光性提出问题阅读、思考完成表格的填写得出结论(讨论、评价)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现象说出结论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曲折读图并思考记忆读图
个性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作业
教后反思 “神奇的激素”一课作为一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变化,教师讲的话少了,学生的话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多了。在这堂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了达尔文、温特及郭葛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在flash动画过程中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科学家们用了整整54年时间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切身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从而突出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且情绪高昂。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的良机,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用短短的课堂45分钟时间体验到了科学家们用了整整54年时间发现生长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到科学家为了探索科学的奉献精神。
PAGE
2中学教师集体备课笔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别: 科学 备课组成员: 第 三 册 第 三 章
课 题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课型 课时 2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2、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重 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
难 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上收集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行为。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闭上你的眼睛,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你一定会被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请同学们举例说说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行为。考虑到同学们会把动物行为片面理解为动物的行为动作,采取播放视频及图片的办法,引导同学们知道凡是有利于动物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示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它们的行为称作什么?(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贮食行为、迁徙行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觅食行为等)思考并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师:这样的动物行为我们把它称为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讨论:现在,快来发表你的看法,看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人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展示图片:婴儿吮奶、婴儿哭、婴儿笑、婴儿排尿。问:这些行为是先天性的行为吗?设疑:动物的行为都是先天性的吗?PPT展示:老鼠走迷宫。讨论:1、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是,这种变化是经多次训练后学会的)2、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有,如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做题等,刚开始不会,后来渐渐的学会了)电脑展示图片: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问:黑猩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动作?(模仿学习)以上两种行为我们把它称为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它有哪些特点?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思考:你有没有后天学习行为?录像:鲸的表演问:鲸天生就会表演吗?你能说说训兽员是怎样使动物听他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你能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了吗?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并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电脑展示:青蛙抱对、驯兽、蜘蛛织网、黑猩猩叠箱子摘香蕉、小鸟喂鱼、大山雀喝牛奶等等。学生进行判断区分。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学习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讨论:我们知道,马戏团的小狗也会加减,它和人的数学运算过程是一样的吗?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引导得出: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举例:吃梅、看梅、谈梅这三种行为都能使人分泌唾液,请同学们区分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行为?哪个行为更高级?为什么?(吃梅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看梅、谈梅属于后天性的学习行为。谈梅行为更高级,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有的)【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两种动物的行为,它们有哪些区别?思考: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有害的动物。例如,人们掌握了家畜的发情、交配、生殖和发育等行为的科学知识,就可以使家畜及时配种、增加胎数和幼畜的头数。人们掌握了鼠类的繁殖、分布和迁移行为的规律,以及影响鼠类生殖的各种因素,就可以制定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课外探究】如果你有一只小狗,你会如何让它“听话”呢?
个性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作业
教后反思 “1、动物的行为离不开给学生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动物的行为是什么?怎么区分动物的行为?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2、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对比分析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3、信息技术与案例的结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整体的结果是追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这节课采用在平时课堂上难以呈现出来的一些多媒体资源一一呈现在学习面前,使计算机象书本一样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4、本节注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将科学定义为“科学不仅是知识,它亦是过程、方法、态度、创造力以及应用等五个领域的综合体”。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学生自主分析动物行为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提到一句有关保护动物的话语,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逐步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5、为了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师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之后,以“我们学习动物的行为有什么用?如果你有一只小狗,你将如何使它听话?”升华了主题,使学生学以致用,使目标落到实处。
给食物吃
给食物吃
表演动作
表演动作
巩固
PAGE
1中学教师集体备课笔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别: 科学 备课组成员: 第 三 册 第 三 章
课 题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课型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的资料。2、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3、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植物的向性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各种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感受生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重 点 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难 点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引入】谜语: 小小姑娘满身黑,身带剪刀满天飞,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行 引言:燕子的行为真神奇,它还能作出天气预报呢!大自然的生物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充满神秘色彩。这些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行为多种多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生物的奥秘。(板书课题)【新课】:出示图::1、燕子低飞 2、蚂蚁堵洞 问: 两幅图预示着天气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思考:天气的变化还会导致其他哪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分析:下列生物的行为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飞蛾扑火;蜥蜴在白天要经常晒太阳;沙漠仙人球的特点:沙漠中的抬尾芥虫 问:你能举出动物的行为和气候的变化有关的例子吗? 总结: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会产生影响(板书)思考:家里如果有老鼠,我们应在什么时候进行捕杀?为什么?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称为节律性行为,或叫生物节律。总结: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使生物的活动具有节律性(板书)过度:过渡:动物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那么植物如果受到环境的刺激会做出什么反应呢?图: 几种植物的感应性现象问:你知道这些植物的行为是对环境中的什么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吗?这些现象说明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刺激作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植物的感应性现象问:结合P91你能说出这些感应性现象的名称吗?【实验】1、含羞草对触碰反应的实验 2、种子的芽和根的生长变化实验问:这两个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小结】植物的感应性是它们对光照、地球引力、水、化学物质等刺激作出的反应。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问:植物的感应性现象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实验】一、植物的向地性实验器材的改装:用易拉罐(透明的)剪去上面大部分代替培养皿,其他按照书上所列。 学生做好后,以小组的形式放到实验室进行观察。讨论:对植物向光性、向水性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案 引起兴趣观察生答:要下雨了生答: 1、气压较低,湿度大2、湿度比较大思考并回答感悟讨论:P89讨论交流、回答观察、思考并回答讨论:1、实验条件的控制2、为什么要用多颗种子?观看视频,观察并描述现象生答:使植物能适应环境
个性板书设计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影响 表现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环境与生物之间关系的什么内容?
巩固练习作业 作业本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当课上要求学生讲述有关的内容时,学生讲得头头是道。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上完教材内容,第2课时以学生的实验的实验设计和交流为主。
环境因素的刺激
气压、温度、湿度、
光照、水等
环境因素的
周期性变化
动物的行为
植物的行为
植物的感应性现 象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