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南京大屠杀 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3.南京大屠杀 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11:33:22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南京大屠杀13报告文学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难点)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培养爱国情感,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嘴脸。(重点)温书林,1961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并取得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进入大学从教,后经商,曾任北京通利公司经理、富利昌公司总裁,以及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本文写于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在这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了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中国人民绝对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否认、抹杀或歪曲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思潮和势力抬头。本文就是以大量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在占领南京的六周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这场大屠杀,是日本当局策划,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蹂躏     尸骸
褴褛 狰狞
蛊惑 惨绝人寰róu lìnháilán lǚ zhēnggǔhuánpán shān( ) 毛骨sǒng( )然
nüè( )待 凶神恶shà( ) 寻mì( )蹒跚悚虐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衣服(衤)破烂为“褴”,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为“槛”,流水(氵)浸溢为“滥”。煞觅làn泛( )lán衣衫( )褛 kǎn门( ) 滥褴槛1.举世闻名: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例句: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曾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惜现在只剩下断瓦残垣。
2.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毛骨悚然:
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心灵或身体突然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恐惧感觉。悚然,害怕的样子。 例句:2014年4月26日,吉林省档案馆公布了日本侵华暴行档案,许多资料看后令人毛骨悚然。4.流逝:
像流水一样消逝。
流逝、流失辨析:两个词都有“消失”的意思。“流逝”的对象一般指时间或某些抽象的事物,如:时光流逝,转眼我们已挥手告别了青春。“流失”的对象多指具体的东西,如: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免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5.蹂躏:
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6.褴褛:
7.凶神恶煞:(衣服)破烂。 原来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例句:我四下寻找那个凶神恶煞似的小伙子,可是连个影子也找不到。8.鼓噪:
9.蛊惑:
毒害,迷惑。蛊惑、迷惑辨析:两个词都有“使人心意迷惑”的意思,“蛊惑”指毒害,迷惑,比“迷惑”程度更深,并且带有不良意图,如:这种宣传的目的是蛊惑人心,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迷惑”指分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比“蛊惑”适用范围广。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为花言巧语所迷惑。喧嚷。10.令人发指:
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发指,头发直竖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例句:昆明暴恐事件是一起严重的暴力恐怖事件,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
11.惨绝人寰:
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人寰,人世。
例句:这次惨绝人寰的打砸抢烧事件,再次证明新疆和平安宁的景象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所不愿见到的。导思1.文章开头不直接写当年大屠杀惨案,却从现今的生活写起,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导思2:作者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哪些“令人发指的罪行”?伤痕难平铁证如山导思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 一段历史?呼唤和平关键词:
勿忘国耻导思3.本文在记叙中穿插了 精当的议论和抒情,找出来 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升华主题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南京大屠杀》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①-⑧):第二部分(9-30):用倒叙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突出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以铁的事实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第三部分(31-35):我们应铭记民族的惨痛灾难和屈辱,肩负起振兴祖国的历史使命。第一段对南京城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
描绘出了今天的南京生气勃勃、和平繁荣的景象。与下文老太太看到古槐发疯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提醒人们勿忘国耻。2.引用特莉萨?英格尔小姐的日记有什么作用?【答案】
证实了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是老太太精神失常的根源,直接引用日记原文,增强了这一事实的真实性与说服力,铁的罪证让人毋庸置疑。3.第⑧段“大江东去……”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抒情和议论。一方面说明几十年的岁月都无法愈合老太太心灵的严重创伤,告诫人们要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同时引出下文对历史的回
忆。阅读方法解密记叙文中议论句作用分析法。
记叙文中议论句的作用应根据其所处位置来分析:①用在文章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述。②用在结尾,一般起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画龙点睛,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的作用。③用在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段与段之间连接紧密,使文章结构严谨。议论句处于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本文开头采用什么叙述顺序?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倒叙作用分析法。采用倒叙,讲述一个老太太发疯的情节及原因,激起读者的同情心,使读者产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愿望。这样有助于展现受害者巨大的心理创伤,为后文描述南京大屠杀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便于读者理解、接受。5、第⑩段的第一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的南京饱受蹂躏的惨状。6、日军在中国集体大屠杀的三件惨案分别是什么?【答案】
①12月13日的燕子矶大屠杀。 ②12月15日的下关大屠杀。
③12月18日的草鞋峡大屠杀。 7.引用原日军某部粟原军曹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
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日军刽子手的原话,道出了草鞋峡大屠杀的真相,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屠杀行动的具体情形,更具现场感、真实性,更有冲击力和震撼力。8.第2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内容
上,运用议论,写出了作者对惨无人道的日军的谴
责;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起过渡的作用。9.从28段中可以看出日军总部和日本国内媒体与杀人竞赛有怎样的关系?【答案】
日军总部的纵容及日本国内媒体的大肆宣扬,对杀人竞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表面上是帮凶,实质上是实施罪行的主导者。10.列举南京军事法庭查证的一组数字有何作用?【答案】
在结构上,写查证的法律证据起到了概述和总括的作用。
在内容上,列举具体的数字增强了说服力,更具震撼力。【答案】首先,引用这些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既反映了外国人目睹的日军暴行,还以法庭查证证实史实的毋庸置疑,也通过战犯本人的交代,道出了大屠杀的真相。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叙述南京大屠杀惨状,更具现场感、真实性,更有冲击力、震撼力。其次,引用这些资料还有其现实意义:现在在日本有人甚至企图把南京大屠杀事件当作“无稽之谈”。文中大量引用日本众多媒体的报道和战犯本人的交代,无疑起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作用,有力批驳了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者的弥天大谎。 【主题探究】课文引用美国护士的日记、《朝日新闻》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和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有什么作用?南京大屠杀内容——静缘老人发疯
屠杀案例
铁证——英文日记日媒报道
幸存者回忆
战犯交代
日军官记录
法庭查证铭记历史
肩负使命引出这篇报告文学,真实地记录了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南京后进行的三次集体大屠杀和两次最典型的零散屠杀,以铁证如山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疯狂暴行,提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文章夹叙夹议,记叙的同时还通过议论强调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告诫人们要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的教育意义深入人心,使文章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2.选材精当,描写点面结合。
作者在选材方面颇具匠心,力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如在揭露日寇制造的集体大屠杀惨案中,仅写了三大惨案。而在揭露其制造的零散大屠杀惨案中,又只选取了向井敏明和野田岩两个杀人恶魔的杀人竞赛和田中军吉连杀三百多名中国人的血腥暴行。另外,在对燕子矶大屠杀的描写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写逃难的场面,接着详细描写队伍中一位少妇惨遭杀害的过程,使人们对屠杀了解得全面具体。
同学们,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让我们一起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是中华儿女,我是炎黄子孙,我是民族的希望,我是祖国的栋梁。我要牢记历史,我要奋发图强。灾难唯有进步来补偿,尊严唯有奋发来捍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