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奇怪现象》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教育网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归类发现问题,在课堂中,教师用有趣的自然现象引入教学主题。以课文中出现的“奇怪现象”以及背后的成因分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科普说明的过程中,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使用讨论、总结、分享、发现的四步走模式,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动脑,说出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课件的设计上,用图片展示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内容,所以在读课文环节里,避免范读、导读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的按合作小组、同桌间合作的形式总结问题,收集和及时点拨学生,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引领学生边读边看边思边说。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www-2-1-cnjy-com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课出自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说明沙漠里特有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科学原理,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同时,也教给学生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2-1-c-n-j-y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沙漠、探寻沙漠、认识沙漠;
2、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
3、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其巧妙的构思。分析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使学生直观、快速、理性地认识沙漠;
2、品味科普小品文的趣味性与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借助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激发学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2、锻炼学生的发现、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其巧妙的构思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屡遭雾霾和沙尘天气影响。它既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了不利,又对我们的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沙尘都来自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大漠。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幅沙漠图片,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说说对沙漠的感受。21cnjy.com
(展示沙漠图片,学生探讨,2-3分钟时间)
师:的确,沙漠是多面的, 它 既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又有“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凄凉;既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温婉,又有“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狰狞。今天让我们走近沙漠,跟随作者去探觅一下沙漠的奥秘。21·cn·jy·com
2、课前处理:
师:不过,不要着急。我们知道沙漠中的长途跋涉很累人,在进入沙漠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吧!
(1)你了解作者吗?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
(3)你会解释这些词语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展示预习成果,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屏幕上出示课件。
二、目标导学,探寻事理
学生自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细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在思考问题和回答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学生同桌、小组间讨论,最终形成答案。www.21-cn-jy.com
问题一:古代和现在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的认识有何不同呢?
问题二:“魔鬼的海”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三:文中还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鸣沙”又是怎么回事?
三、导思点拨,探究真理
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2·1·c·n·j·y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总结情况,出示课件内容,逐一以学生解答,教师引导的形式总结答案。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关键词:看到了沙漠的“荒凉”之后,感到可怕、恐惧。而产生这一切的原因是科学知识匮乏,条件艰难。
2、“魔鬼的海”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海市蜃楼”,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鸣沙”又是怎么回事?21·世纪*教育网
(视频展示)“鸣沙”
四、拓展寻疑,学以致用
通过前面的环节已经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本课的重心不单单是课文中介绍到的大自然奇景,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准备了一些资料,所以需要安排一定时间接受质疑、咨询、解惑,实现因材施教。21*cnjy*com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发现及原因,老师引及时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来源:21cnj*y.co*m】
设问:品读课文之后,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和感悟呢?
( 沙漠里的一切奇怪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
五、拓展课堂,引导探究
仅是沙漠里的一切奇怪现象,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奇怪现象,也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 请同学展示,其他学生要筛选出重要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最后证明: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作业见资料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