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17: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戴 望 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走进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的代表。
1929年4月,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本诗是1942年初诗人因为抗日运动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写的。他在狱中还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他的作品集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等。
叶圣陶先生称赞他的成名作《雨巷》,为新诗的音节美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全家照写 作 背 景 1941年12月报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就是其中之一。生字及词语解释蹂躏 锦幛
蓬蒿 荇藻
蝼蚁 憔悴 灰烬
锦幛——
蓬蒿——
蝼蚁——
苏生——
彻骨——(róu lìn)(qiáo )( lóu yǐ)(xìng )(hāo )(zhàng )(jìn )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苏醒。诗 歌 欣 赏感情基调:浓郁顿挫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诗的开头两行起什么作用?接着诗人又安排了两个部分来展示“摸索”的具体内容,该如何划分?两部分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的开头两行起着统领全诗的作用。
第一部分:表达诗人对祖国遭受蹂躏的痛苦。
第二部分:抒发诗人对解放区的赞美,对祖国未来的热切希望。
1、全诗前后两部分在感彩上有何不同?看看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前者:残损、微凉、冷、彻骨、寂寞、憔悴、 阴暗。
后者:新生、温暖、明朗、坚固、蓬勃、永恒。作用:形成对比,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饱尝艰难困苦饱含着对祖国诚挚爱和深深的哀痛 统领全诗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沦陷区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国土正遭受日寇蹂躏手掌是残损的土地是破碎的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人在狱中的想象触摸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嗅觉触觉与狱中生活形成对比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感觉诗人看到破碎的山河感到心寒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触觉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衰败的景象,表达出痛苦的内心。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用拟人的方法写出诗人的痛苦和山河的破败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之为“苦水”,实则是作者内心的映照。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雪峰黄河 水田荔枝花渔船冷得刺骨水夹泥沙 蓬蒿 憔悴 苦水 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解放区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残损的手轻抚柔发手中乳 比喻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永恒的中国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沦陷区解放区灰烬血和泥太阳春 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对祖国支离破碎的惨状无比痛心。像牲口一样活,像蝼蛄一样死。驱逐阴暗,带来苏生。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无比向往,因为她是民族的希望。2、这首诗虽然写了很多对象,但都统一在
这一线索之中,故不觉杂乱。
3、“残损的手掌”这一意象在诗中应怎么理解 ?——既实指敌人酷刑造成的手掌残损,同时也指诗人那坚贞不屈的意志。“手掌感受”诗 歌 欣 赏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雨 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