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2009年中考物理实验与探究复 习临川六中 唐文传 2009年3月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 实验的复习 二、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 三、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 一、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 实验的复习测量型实验是中考物理实验与探究最基础的部分。 测量型实验涉及到10个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包含: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天平、量筒、刻度尺、钟表(或停表)、弹簧测力计。测量型实验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完成以下9个直接测量型实验1.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4.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 5.会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6.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会测量时间 8.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9.会测量力的大小 1.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 例1:(08年广东省)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根据图1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
②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热胀冷缩使用温度计时,液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2.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复习时要求学生掌握:(1)测量前:① 观察电流表的两个量程;
②认清刻度盘上的最小分度值;
③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 (2)测量时:①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的那部分电路中;
② 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 入,从
“-”接线柱流出;
③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④ 禁止不经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
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R=U/I=6/0.5=12(Ω)
故当电压为9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I=U/R=9/12
=0.75(A)>0.6(A)所以选择0~3A的量程测量。 例2(08年杭州市)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如果将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9V,用电流表的“0~0.6A”和“0~3A”的哪个量程来测量通过它的电流比较合适?为什么?(计算说明理由)答案:应选择0~3A的量程。3.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复习时要求学生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
例3(08年桂林)如图2所示,当量程为0~3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V;当量程为0~15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V。 3 0.64.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复习时要求学生掌握:?
例4(08年吉林省)如图3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 。变大 变小5.会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复习时要求学生掌握:电能表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电能。 例5(08年鸡西市)小明家电能表月初的示数如图4所示。如果他家—个月用了l20度电,则月末电能表的示数应为 kw·h,他家本月应交电费 元(当地电费价格为0.5元/kw·h)。 202.6101.36.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复习时要求学生: 例6(08年安徽芜湖市)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 测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天平如图6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 (2)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当天平右盘内所加砝码和称量
标尺上游码所处化置如图6乙所示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被
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g。38.4 将游码移至零刻线调节平衡螺母7.会使用钟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复习时要求学生:能使用钟表或停表来测量时间以及正确读数在使用秒表时:例7 (08年蚌埠二中) 如图7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 3 min 4.4 s 8.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 例8 (08年福州市)图8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
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2.43~2.47B9.会测量力的大小复习时要求学生: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例9 (08年温州市)小明要测量某物体的重力,估计重为8牛。图9中A和B是实验室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你认为小明应该选择 。(选填“A”或“B”)来测量。B 以上这些直接测量型实验,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学生会选用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测量工具,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对这些直接测量型实验的复习建议:要熟悉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与实际操作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的:(1)测量范围;
(2)最小分度值;
(3)零刻度线的位置等。实验会根据仪器的使用要求进行实验:(1)会正确读数,会正确记录仪器、仪表的示数和
实验数据,有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2)会正确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2)间接测量型实验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以下6个间接测量型实验: 2.用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4.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5.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6.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 。1.测量平均速度;② 所需器材:刻度尺、钟表或停表;1.测量平均速度① 原理:v=s/t;复习时要使学生掌握:③能正确读数。
例10(08年恩施州)如图10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做“测
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
“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0.75
。
。2.用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① 原理ρ=m/V;
② 所需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等;
③ 减小测量时误差的方法复习时要使学生掌握:例11(08年厦门市) 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①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 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
③ 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
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
(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
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甲所示.
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11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ρ=(m总-m0)/V小64.548600.8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复习时要使学生掌握: 例12(08南充市) 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
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
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12表示探究过
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排开液体的体积④、⑤2.43.3×103 (g取10 N/kg)4.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复习时使学生掌握:(1)将实验序号2、3所对应的机械效率填入相应表格中的空白处:
(2)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滑轮组的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
时,机械效率与 有关,与 无关。 例13(08年嘉峪关市)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马
刚同学用图13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提升的速度90.983.3提起的物重③ 要求学生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在只有一个电流
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
或电阻箱测电阻,电路如何连接、在不同的电压下,
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什么原因等。 5.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复习时要使学生掌握:① 测小灯泡电阻的原理:R=U/I;②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图14 乙 例14(08年甘肃天水市) 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
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电路。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是 (写公式)。
(2)在图14甲中a是 表,b是 表。
(3)对照电路图,在图14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4)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P应滑在 端。
(5)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都不
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这可能
是由于 造成的。R=U/I电流 电压 断开B灯泡断路②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电流表等。6.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复习时要求学生掌握:①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P=UI; 例15(08年南通市)小雨在拆装手电筒时,发现手电筒
的小灯泡上标有“3.8V”的字样,但上面的电流值已经模糊
不清,他想通过实验测量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图15甲为他
所连的实验电路。
(1)电池盒中至少有__________节干电池.
(2)经检查发现电路接线有错误,小雨只做了一处改动就闭
合开关进行实验.请在他接错的导线上打上“×”,并改正。
(3)实验时,小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乙所示。则该小灯泡的额定
电流为_________A,额定功率为_________W。
31.140.3采用根据原理实测,总结归纳的方法进行对以上这些间接测量型实验的复习建议 间接测量型实验就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熟悉的器材测
定一些物理量而进行的实验,要完成这些实验,必须理解实
验所依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条件、步骤和过程到实验室进
行实际测量。即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各实验原理,正确的实验
方法,从中推出用什么测量器材,设计什么实验步骤,特别
是一些关键步骤顺序,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总结的
出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总结设计思路,在测
量工具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思路。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
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
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
个部分。因不会全面考查探究的七个全过程,探究内容可以是
探究过程中的某一要素或几个要素,如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
总结规律等,即从某一个到几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老师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试题考查不同的要素,
使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在不同的实验题中涉及到方可达到复习
效果的。专题二: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1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5.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7.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8.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9.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10.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1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1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5.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的弹性、硬度.
16.探究磁铁可以改变钢球运动的方向.
17.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18.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19.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20.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以下21个探究性实验 探究型实验的复习应以典型探究性实验
为例,从科学探究要素出发,培养学生如何
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 例16 ( 08昆明市) 如图16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
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
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
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
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
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
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1)你猜想______是主要原因(填“a” 或“b”);
(2)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如果是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
加、温度升高的话,则与筒壁相摩擦的地方温度都一样热,
不可能出现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
热,而压缩气体做功时,越压缩到下部,压缩得更厉害,做
的功也更多,内能增加也更多,所以底部的温度会更高。说明:本题考察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这一环节说明:本题考察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设计实验二个环节 例17(08年临沂市) 孙晓同学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
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发
现木块又浮了上来,由此他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
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
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验证或否定他的结论。(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2)猜想或假设: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深度无关(有关)。(3)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说出你的实验设想):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并记录数据,再把小
石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并记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所受
的拉力;计算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出所受的浮力
并比较,如果不同深度处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浸没
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深度无关,反之则有关。 例18 (08年上海市)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
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
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
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
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
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物屏的距离物距和像距互换物屏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的焦距说明:本题考察了科学探究中的分析和论证这一环节。(2)请设计一份记录该实验数据的表格。 例19(08年哈尔滨)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合作(1)如图18所示,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出甲、乙两个探究思
路,请对这两个探究思路进行评估。答案:
(1)评估:
从操作方面评估: 甲电路虽然简单,但需要改变电池个数,操作不便。
乙电路不需要拆装电路,操作简便。
从安全方面评估: 甲电路电压成倍数变化,容易烧坏电源或电流表。
乙电路有滑动变阻器,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从收集数据方面评估:甲电路不能选取任意数据,结论存在特殊性。
乙电路可以选取任意数据,结论具有普遍性。(2)表格说明:本题考察了科学探究中的评估这一环节和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或5.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专题三: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 要使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所包含的
物理规律。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以下5个观察型实验(其中包
含了多个小实验,不可轻视)在复习观察型实验时: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2.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3.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
单的自然现象。?
例20(08枣庄市)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19所示
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
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该现象
中①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②磁产生了电,使小灯
泡发光 ③电动机是电源 ④转速越快,灯饱越亮 。以上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 例21(08年无锡市)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
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
图20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
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
标号)图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扩散现象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液体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例22(08年湖北荆门市)图21是小明和小娟为“比较不
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左右两装置,除杯
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水和柴油外,其余都相同。完成
该实验还必需器材______________,使柴油和水升高相同的
温度,加热的时间_________(选填 “相同”或“不同”)。温度计不同 例23(08年临沂市)如图22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
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
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1)拉动绳子克服摩擦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能。
(2)请说出该实验中的某一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现象①:塞子被弹起;原因:筒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现象②:筒口出现白雾;原因: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小,
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现象③:筒壁发热; 原因: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