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故都的秋郁达夫 品秋 1秋天会让你产生怎样的情感联想?
悲凉 落寞 收获 满足
2我们看看古今文人都是怎样品秋的?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体现的情感?
【2】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的情感? 解题“故都的秋”:故都,指原来的首都,当时的北平不是全国的首都,作者还念北平及北方的秋,写下此文。“故”字饱含了作者的眷恋之情。
本文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情?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作者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等,文集《郁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1921年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精通五门语言。他的文学观: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时代背景 这是一篇创作于1934年的散文。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当时的国家是山河破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作者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哀痛。 赏读《故都的秋》请大家分组朗读,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语言基础整理柘:zhè(3段2行)
椽:chuán(3段3行)
着着:zhuó zhè(7段2行)
Golden Days:黄金般的日子,文中指北方正值秋日好时节。
Anthology:(诗、文等的)选集全文思考1作者看来,北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
2而江南的秋又有怎样的特点?解析文章作者为什么独爱北国的秋?
【1】清、静、悲凉
【2】(家乡)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作者理解的秋?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北国之秋 阅读后,大家找出作者描述了哪些北国之秋的独特美景?请写出。
典型景点
民居秋意
槐树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意蕴
金秋果树
品秋味
民居秋意:(碧绿天色;训鸽声;丝丝秋的日光;喇叭花—不同颜色,不同秋意)
槐树落蕊: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秋蝉:蝉:悲凉,落寞。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秋蝉……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北方的秋雨:
“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金秋果树: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
五幅秋景图民居秋意: 视听结合,感受清静秋意
秋槐落蕊:视听嗅触结合,体会落蕊的静美及落寞(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生命流逝与日渐衰老的落寞与悲凉感。)
秋蝉残鸣:淡淡的悲凉
秋雨话秋:自然与人文的描写衬秋的静与凉
金秋佳果:描写奇景体会清秋
民居秋意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秋金秋佳果多种方式赞北国之秋 作者在描述了北国之秋的美景后,又评论了文人等对秋的感怀,这种表达方式是?这部分的中心句是?眷恋之情至深1再次提到江南之秋,并赞北国之秋。
2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念之情至深。“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探究1作者多次提到江南的秋是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2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4你认为《故都的秋》取材有何特点?
选取细小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来体察秋味、秋色及秋之意蕴文章的层次一【1-2】爱北国之秋的原因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3—12】北国金秋之美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三【13-14】抒发对北国之秋眷恋之情
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练习仿写:(第十三段最后一句话。)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
文章的艺术特色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
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 “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景物既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
“清”“静”是大多数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和写得出的,未必见得奇妙,而“悲凉”则属于郁达夫一人独有,最见奇妙。
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彩。
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 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请整理概括本文重点1语言基础_________________;
2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指向_________________;
4内容结构_________________.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抒写季节 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描绘?将怎样的情感融于景中?可选用哪些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