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7课 《 诗词五首》(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7课 《 诗词五首》(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17: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17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词。(重点)
2、诵读诗词,感受五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炼字句的赏析。(难点)
4、掌握“夸张”、“用典”等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难点)乐府诗集:1、《乐府诗集》由宋郭茂倩编订而成,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
2、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者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_
古:旅生,野生
今:旅行旅{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中“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个“始”妙在哪里?
答:“十五”、“八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展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为下文的
悲惨境遇作铺垫。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
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一层凄凉
悲伤的感彩。
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老兵归家后看到了什么样的凄凉、
破败场景?{3、请分析老兵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到“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心情变化?答:为国征战几十年,见到乡里人自然生发出
对亲人现状的迫切了解,而亲眼目睹家园破败空无一人的景象后,心情已经从激动、满怀希望转变为惨痛。4、老兵出门东向看,看到了什么?又为什么泪落沾我衣?答:出门四五茫然,举目无亲,内心凄楚悲凉,痛苦至极,不禁泪落沾衣。《十五从军征》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 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还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老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古:醒
今:折断,断绝断{宋对比排比收复失地壮志难酬1、赏析陆游《诉衷情》的上片 ①上片在时空交错中,比照了当年的豪情和今日的惆怅。
②“觅封侯”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暗用班超报效国家的典故,表现收复失地豪情壮志。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的妙处?”答:一个“空”字既写出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君王偏安东南一隅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爱国主义情怀。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满怀报国情怀却无奈被迫隐退,“心在天山,生在沧州”满含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也凝聚了他的爱国情怀。1、《朝天子 咏喇叭》这首散曲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这首散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让看似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进而使语言诙谐,寓意深刻。2、《朝天子 咏喇叭》这首散曲的中心思想是什
么?答: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
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
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憎恨情绪。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悲愤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是倒装句,应为“望神州何处”。这一句还是设问句,作者自问自答,
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家乡的思念之情。“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委婉表达作者意图的手法。他的使用不仅扩充了诗句的容量,深化了诗词内涵,有时还有助于诗人表达某种不便于正面表达的旨意。2、辛弃疾的《南乡子》这首词大量使用
“用典”的修辞手法,那么用典有什么意
图呢?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请赏析? 1、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的诗意,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留恋以及对当时南宋局势的忧虑。 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请赏析? 答: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借用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胜之的故事,热情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勇气,反衬了当朝文武百官的庸碌无为,苟且偷安。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答:这句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孙权雄才大略的赞扬,并希望有像孙权一样雄才大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6、生子当如孙仲谋。请赏析。答: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借用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来赞扬孙权,暗讽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皇帝也不如孙权,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有像孙权一样的皇帝带领着人们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辛弃疾《南乡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这首词词人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峨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答:这句化用了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 瘦” 。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独在异乡的孤寂和冲破家庭束缚的喜悦之情。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好处?答:运用了《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以及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愁苦之情。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好处?答:运用了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的典故,此处反用其语,表现作者渴望献身革命事业的豪情壮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动人心气概。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句话化用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这句话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表达了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知音难觅的忧虑。秋瑾《满江红》的主题。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30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别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辩什么真共假?
眼见得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主旨句曲牌名散曲题名明借物咏怀吹之声吹之功吹之恶果对吹的憎恨1、探究诗歌主题。2、全曲先写“吹之声”,继而写“吹之功”,再写“吹之恶果”,来表达对吹的憎恨。3、题目是“咏喇叭”,主题是讽刺宦官当
道,从哪些字眼中可以看出讽刺艺术?1、探究诗歌主题。答: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实际上
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2、题目是“咏喇叭”,主题是讽刺宦官当道,从哪些字眼中可以看出讽刺艺术? 答: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吹之功”(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再写“吹之恶果”(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表达了对“吹”的憎恨。
表面上句句在吟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