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秋兴八首杜 甫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3.背诵并积累名句。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鉴赏诗歌的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表达了什么?(情感)
怎么写?(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朗读指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七言诗”为每句三顿,主要是第五个字或第七个字可以一个字成为一顿 。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通读诗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沉。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 ,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 ,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的声音。一、抓题目 这个题目给我们提示了怎样的信息?一、抓题目 《秋兴》——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二、抓作者(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盛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_”。他的代表作一百多首,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杜甫的人生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名句回顾1.窗含西岭千秋雪, 2.会当凌绝顶, 3.随风潜入夜,4.朱门酒肉臭,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览众山小。润物细无声。 路有冻死骨。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三、抓诗句及注释(“三么”)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精析意象首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寒冷被寒冷的秋露侵蚀伤残阴森萧瑟露冷枫丹,万物萧瑟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衬作者低沉的心境。奠定了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精析意象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江间波涛塞上风云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大浪连天涌起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接连着地面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以景起兴 融情于景
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阔大
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漂泊无
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精析意象颈联 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意?菊泪舟故园暗示作者在这待了两年花开已两载,想起两年未曾回故乡,不免伤心落泪孤独的小船系在岸边作者就像小船,飘零在外,一颗炽热的心依旧系着故乡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尾联 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砧声,即捣衣声,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
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捣衣的妇女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逗惹出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漂泊的游子听到砧声,就会回想家庭的温暖,更增添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愁。 精析意象尾联 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岁至寒冬,傍晚杜甫听到白帝城中刀尺声和捣衣声,联想到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在准备为亲人缝制御寒衣物时引发的怀乡之情。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一、写了什么:意象?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第二、表达了什么?情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第三、怎么写?技巧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 总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