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22: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思接千古——“离别”雨 霖 铃柳 永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 霖 铃
柳永
请听朗读把握情感—扣“别”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之情)词人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表现出来?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直接抒情的句子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重点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时所作,黄昇《花庵词选》记载: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一次宫廷宴会上让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永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为此不快,对他心生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赴任时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可想而知,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别恨。缠绵哀怨 伤感低沉“生离死别”——雨霖铃雨霖铃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相传马嵬兵变,杨贵妃缢死。平定叛乱后,唐玄宗北还,行经马嵬,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着皇銮的金铃,《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触景生情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共同感受
普遍情感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间接抒情—景物描写景物: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烟波、暮霭、柳杨、晓风、残月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 柳永《引驾行》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骤雨 一场秋雨一场凉,骤雨初停,天气陡然降温,身体凉,心里更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即景抒情“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清,渲染气氛;
“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美人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雨中送别,更添伤感。
“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寒蝉长亭骤雨景 语凄切、落寞别离之愁悲凉、清冷情 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各有何特征?千里烟波——绵长沉沉暮霭——浓重楚天辽阔——无垠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伤离别”有何关系?借 景 抒 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用: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半虚半实。虚景实写。“念去去”点出这些都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引起下文想象别后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别离。
——温庭筠《杏花含露团香雪》

惜别怀远
留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当初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画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伤感酒愁象征 酒醒 愁醒风(晓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凄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月(残月) 清 冷
离 愁情景交融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描写哪些景物? 抒发什么情感? 运用怎样方法? (内容)(情感)(技巧)鉴 赏 概 括整 体 感 知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因情设景刻画心理寒蝉、长亭、骤雨实写(景语)执手、泪眼、凝噎烟波、暮蔼、楚天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实写虚拟(景语)虚拟(情语)杨柳、晓风、残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人生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经历着离别。父母、老师、同学,故乡、母校、祖国┈┈和他们分别,这离别中就蕴涵着深情,或依依不舍,或痛哭流泣。请同学们自己设定一个别离的对象,想象一个别离的环境,借环境中的景物来练笔抒发别情。课下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