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22: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柳永词两首
淮南三中 黄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及柳永的人生经历。
2、深入两首词中描绘的不同情景,体察作者不同时期的情感状态。
3、感悟词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朗诵法、讨论法
四、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学时安排:3课时
六、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略)
[学习要点]:
1、以导学案的方式了解词及柳永的生平。
2、阅读并背诵《望海潮》《雨霖铃》,并疏通字词。
背诵导学案中《词的有关知识》并准备提问。
二.完成导学案。
三.讲授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检查词的常识。
2对比阅读分析两首词的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
以中秋钱塘江潮,引入古代诗人对杭州的描写诗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忆 江 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一首荡气回肠,但却导致亡国的诗……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 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南征至维扬望江东 完颜亮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关于柳永:
柳永的生平简介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约30岁)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四.检查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 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 主要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齐读两首词,感受两首词不同的情感:
总结:一是豪迈恢宏,一是哀婉缠绵。
五.根据上节课所讲述内容,从写景的各种手法:色彩描写,动静关系,感观体验,虚实关系,视角变化角度对两诗进行分析:
写景手法
?
色彩
?
?
视角
?
?
虚实
?
?
动静
?
?
感观
?
六.总结:
七.练习:
阅读:题李世南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中应有景物,这样的景物呈现出什么样的意境?
(提示:从写景的各种角度,去体味景物的特点和人的情感)
第三课时(略)
教学目标:
总结完善两首词的主旨。
订正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