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注:课程选自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面向初中一年级的新生
【知识基础】
(1)当代学生是数字土著居民,在课程之前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和学科基础,且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
(2)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硬件构造。
【认知能力】
(1)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思维活跃,可以把事物抽象化,思路较清晰,有较强的判断力。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整体。
(3)学生能不断思考,将理论化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完成操作系统安装。
【学习动机分析】
(1)计算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而操作系统是我们日常使用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软件,了解操作系统可以更好的使用计算机
(2)课程比较实用,有操作性
【学习风格分析】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明确,自控能力较强,对未知的东西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他们追求真理,正义美好的东西。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目标和对自己的要求,外界的鼓励和赞美不再是他们学习与否决定性影响,善于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联系之前学习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并乐于运用到生活中。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可以提供一些课外拓展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心智也尚未成熟,需要提供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习需求
学习现状: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并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并已较好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1cnjy.com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了解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3)了解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
(4)了解驱动程序的有关知识
学习差距:学生已经了解硬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软件但对软件本质不是十分清楚,就操作系统知道名称而不知其真正功用和安装方法。21教育网
学习需求:掌握软件基础知识,分清软件类别,简单了解几种操作系统及其特点并掌握安装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并结合之前学习的硬件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 根据软件的功用,区分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辨明概念
(3) 了解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并学习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4) 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 罗列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
(2) 根据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引出软件的概念
(3) 列举软件并分类,让学生可以清晰辨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 着重介绍操作系统,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拓展DOS、Linux等操作系统知识
(5) 介绍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并做演示
(6) 课堂小结,提出问题作为课堂检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探索兴趣,知道并不等于掌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21·cn·jy·com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
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了解Windows等各类操作系统
了解驱动程序并学习安装
教学环节
复习硬件系统,引出软件系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学习软件系统,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深入学习广泛应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简单介绍DOS、Linux等操作系统
介绍驱动程序并演示安装过程
小结并进行口述问题检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预计使用时间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较快的回顾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刺激对先前学习的记忆
指导性教学策略
先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硬件引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软件
3分钟
介绍计算机整体系统,提出软件系统概念
引起注意
告诉学习者学习目标
由总到分有硬件到软件切入比较自然
3分钟
列举各类软件,进一步介绍软件功用,提出软件类别概念
呈现刺激材料
提供学习指导
让学生了解到软件的不同功用更好地理解软件概念
5分钟
着重介绍系统软件,以Windows系统为例,并简单介绍其他操作系统
提供学习指导
直观地展现Windows操作系统,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拓展视野
15分钟
介绍驱动程序、讲解安装步骤并做演示
提供学习指导
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并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11分钟
小结并提问
评定行为
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课程有更好地把握并进行课堂小检测,检验课堂成果
8分钟
注:课堂问题(口述)
计算机软件分为哪两大类?各自作用是什么?
Windows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多任务操作系统?
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及操作系统安装成功率和顺利程度
问题检测评价: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