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狗之歌》课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狗之歌》课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2 09:14:49

内容文字预览

《狗之歌》同步练习
一、填空:
1.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________》出版。后又写了《变容节》 《乐土》 《约旦河的鸽子》 《天上的鼓手》《四旬祭》 《一个流氓的自由》等,诗组《________》,诗集《________》、《________》,长诗《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诗歌,思考并回答2~5题:
2.第一二节写母狗得子之喜,联系起来看,两个表时间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踉跄”一词表达了母狗怎样的心情。
4. 母狗望着高空,发出悲鸣时,月牙儿有怎样的表现?
5.月牙儿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9题。
蝈蝈与蛐蛐
济 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6.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说说它好在哪里。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有人认为这几句诗是本节最精妙的地方,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济慈敏锐地捕捉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来歌颂生命。为什么只勾勒夏、冬两幅小景,描绘盛复“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而不去写最富生命力的春秋两季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 俄罗斯 扫墓日 波斯抒情 莫斯科酒馆之音 苏维埃俄罗斯 安娜·斯涅金娜 忧郁的人
2. “早晨”“和黄昏”两个词语,突出母狗舔小狗的时间之长,充分表达母狗的爱子之情。
3.表达了母狗失去狗崽的极度悲痛之情。
4.细细的月牙儿“溜过天顶,偷偷躲进田野和丘陵”。
5. “溜”“躲”两个动作活画出深受感动的心情,十分传神。圣洁的母爱感天动地,月牙儿怎么忍心看下去呢?
课后能力提升
6. “寂寞”“严霜”等词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弹”字用得准确,表现了声音的轻快。“炉边”“升高的暖气”写出了冬日夜晚人家里的温馨气氛。
7.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地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8. (示例)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蛐蛐的歌儿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将蝈蝈与蛐蛐连成一体,更表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消失,从来没有停息。
9. 蝈蝈的乐音是在春天的繁荣之后奏响的,“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的时候,蝈蝈就在树篱上尽情地欢唱。而蛐蛐是在冬夜,“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时,它在炉边弹起了愉快的歌儿,它唤醒了人们对春的沉睡的记忆,当冬天来临,新的春天也会接踵而至,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所以,诗中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由衷地赞叹了大地的生命力。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共18张PPT)
第七单元·外国诗二首
狗之歌
作者简介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从向往古老传统和恋土怀乡的“乡村最后一个诗人”,成为热情讴歌“苏维埃俄罗斯”的民族诗人和时代歌手。作为天才诗人,叶赛宁成熟得早,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又像一颗“人间流星”——他只活了30岁。
一百年才出现的诗人。
诗坛的奇迹。
俄罗斯的骄傲。
伟大的民族诗人。
像个地震仪,他捕捉到时代的震波。……我不知道在俄罗斯还有比他更富有民族性的诗人了。
作者简介
以下是对叶赛宁的评价:
背景简介
1915年,俄国仍处于沙皇统治时期,但沙俄的统治已经走向没落,资产阶级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在沙俄和资产阶级双重的统治下,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长期处于被剥削、压迫,被侮辱欺凌的境地。这段时期正处于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俄国社会动乱,人和人之间出现了隔阂,变得漠不关心,冷酷无情。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麦秸 jiē 舔梳tiǎn 融化róng 踉liàng 跄qiàng
颤动chàn 栖落qī 掷石块zhì 跌落diē
检查预习
理解词语:
愁眉不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不振作。
课文朗读
狗之歌 【俄】叶赛宁
清早,在黑麦秸搭的狗窝里,
那一排金黄的蒲席上头,
母狗生下了七只狗崽,
七只清一色棕红的小狗。
母狗从早到晚用舌头
一一对它们爱抚地舔梳,
稍稍融化的白雪般的乳汁
在母狗温暖的腹下涌流。
但一到晚上,当宿夜的鸡
跳上炉口前的小台去栖留,
母狗对着这幽蓝的高空,
眼巴巴仰望,哀号不休,
淡淡的月牙轻轻溜走,
藏到了田野小丘的背后。
恰似人投去戏弄的石头,
母狗当作施舍物来领受,
眼泪朝雪面簌簌地滚落,
仿佛在陨落金色的星斗。
脸色阴沉的主人便走出来,
把小狗统统装进了麻袋口。
母狗沿一个个雪堆奔跑,
紧紧跟踪在主人的身后……
那尚未结冰的平静的河面
就这样久久、久久地颤抖。
当母狗踉踉跄跄地往回走,
并舔着两肋直淌着的汗流,
农舍上悬挂的那一钩残月,
在它眼里也变成一只小狗。
自主学习
1.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述。
叙述了一条母狗生下了一窝狗崽又失去了它们的悲惨故事。
自主学习
2. 以母狗为中心,划分诗歌层次:
生子 第一、二节
失子 第三、四节
思子 第五、六、七节
诗歌鉴赏
1. 叶赛宁描写这只失去孩子的母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同情母狗的遭遇。
(2)痛恨人的冷酷无情。
2. 母狗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社会上被欺凌、被侮辱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挚爱。
诗歌鉴赏
3. 体会诗中的其他形象:
公鸡:
栖落在暖和的炉台,和小狗的命运对比,突出狗的悲惨遭遇。
主人:
阴沉地走过来,把七只小狗统统装进了麻袋,体现主人残忍、冷酷。
人们:
嘲笑地向它扔掷石块,像是扔过一串串赏钱,体现了人们的冷漠。
诗歌鉴赏
4.诗句赏析
(1)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诗歌鉴赏
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2)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
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4.诗句赏析
(3)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诗歌鉴赏
月牙儿是美的,自己的小狗也是美的。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4)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用金色的星星比作眼泪纯洁而晶莹,更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
5. 主人和人们对母狗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歌鉴赏
主人和人们都是:残忍,冷酷无情的。如:主人板着脸,把小狗抓来,塞进了一条口袋。人们嘲弄地向它扔石头。
这首诗通过写母狗的遭遇和悲痛,写人们的冷酷和残暴,实际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诗人表现出对母狗的真挚的爱,也寄托了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主题归纳
写作特色
1.诗人善用对比,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
2.笔触细腻的刻画了母狗的形象。
3.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4.巧妙插入两处景物描写,以哀景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
以“母爱”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