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1.正音:藻( )荇( )
2.划分朗读停顿: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3.解释加粗的字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4.翻译句子
无与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欣然起行(高兴地)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8.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
(须扣住“月”字概括。)
(二)
绍圣六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爱可畏。水崖有巨大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文题:游白水,作者:苏轼)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殆可熟物( ) (2)循山而东( )
(3)折处辄为潭( ) (4)俯仰度数谷( )
10.指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
(1)殆可熟物( )
(2)雪溅雷怒( )
11.翻译。
(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________________。
(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叙了作者和儿子苏过从白天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片断。
13.《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________喻月,后文是以________喻月,形象生动;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住两文中的比喻句揣摩。)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zǎo、xìng
2.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3.高兴的样子 想到 于是 睡觉 共同,一起 发语词,原来是
4.(1)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2)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课后能力提升
5.A
6.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8.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答“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9.(1)大概(2)沿,顺(3)就(4)走过
10.(1)形容词的使动方法,使物熟
(2)名词作状语,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
11.(1)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既可爱又可怕。
(2)在江心划船,捧弄船桨击起的水滴,发亮似珍珠,圆月的影子沉浸的水里,洁白如宝玉。
12.佛迹院、观山烧、玩江景
13.比喻。水,璧;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共20张PPT)
第五单元 · 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导入
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快乐的天才》
课文导入
他是乐观豁达、博学多才、勤政爱民的
他给后人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
《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课文导入
1.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熟读成诵;
2.合作学习,于诵读中把握文意;
3.探究学习,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作品诗情画意的意境,理解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苏辛(豪放派)
诗——苏黄(宋诗风格)
书画——宋四家之一
诗、词、文、赋、书、画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
作者简介
“文言文四读”:
初读通语句
再读明大意
三读品内涵
四读得启迪
方法指引
三个字要拖长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念、盖、但)
一个词要读出高兴——声调上扬。(欣然)
课文朗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要
门
高兴的样子
思考、想到
院子里
共同一起
一读课文,读通语句: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于是,就
品读课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形容水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
罢了
品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通语句: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一起去夜游的?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谁——张怀民
再读课文,读明大意
品读课文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 欣喜——欣然
② 孤寂——念无与为乐者——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③ 悠闲——相与步于中庭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读明大意
3、作者夜游是要欣赏优美景色的,文中集中写美好景色的语句是哪一句?齐读。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读明大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带给我们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作者所看到的景色好像是真的,实际上是虚景,如梦似幻,却是真实的景致,这种虚实相生的方式,展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竹柏的疏影摇曳,为我们点染了一个如真似幻的境界。
三读课文,品赏内涵
品读课文
色彩、声音、动静结合。
这亦真亦幻的景色在苏轼看来,不仅是美,却更多的是对人世的思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品读课文
三读课文,品赏内涵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此时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齐读最后一句)
闲人
清闲、空闲。
① 夜,解衣欲睡。
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③ 相与步于中庭。
——有时间。
闲情——有慧眼。
四读课文,收获启迪
品读课文
此时的苏轼被贬黄州,正值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还有闲情夜游赏月呢?他的闲情逸志源于怎样的心态?
乐观与旷达。
被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杭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品读课文
四读课文,收获启迪
苏轼就是这样的乐观与旷达,无怪乎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我们学习苏东坡的诗文,更要学习他的为人,把乐观、旷达融入心胸,既可以月下漫步,深得其乐,也可以不惧忧患,一笑置之。
品读课文
四读课文,收获启迪
1.熟读成诵。
2.根据本文的方法,分析《月夜》景物描写特点。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