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2 09:20:47

内容文字预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选择题。
1.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委而去之(放弃) 而后喻(了解)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B.固国 (国家) 空乏其身(资财缺乏) 得道多助(道德)
C.举于市 (推举) 饿其体肤(饥饿) 寡助之至(少)
D.域民 (限制) 威天下(威慑) 人恒过(过失)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饿其体肤。
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简答题
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A 2.C 3.C 4.A 5.D 6.A
课后能力提升
二、
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3.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5.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6.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7.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三、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课件28张PPT。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的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翻译为“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 ” 新课导入1.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 积累文言词汇;
2. 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作者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
4.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作者简介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作品简介课


读课文朗读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读准字音:quǎnyuègéf úbìz ēn g检查预习任:责任,使命。
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将要解释。
苦其心志:使他的心智困苦。心志,意志。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人经受饥饿之苦,肌肤消瘦。
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贫穷无才,穷。乏,缺乏,缺少,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检查预习理解
词语
含义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违背。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所以:用这些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能力。曾,通“增”。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恒过:意思为经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扰。
衡于虑:心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检查预习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指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入:指在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bì),通“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邻国和外来的祸患。
生于忧患:忧愁祸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
死于安乐:安逸享乐的死亡。检查预习(1)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 合作探究(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举,任用,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合作探究(3)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合作探究(4)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 合作探究(5)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合作探究(6)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合作探究1.开头这一段列举了6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共同点:出生贫贱、历经磨难、终有成就人生感悟: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合作探究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合作探究3.请举一个现代人经过逆境磨炼成才的典型事例。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遭受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等音乐作品。合作探究4.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经得起考验的有志人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的人)合作探究朗读探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9.结果是什么:5.这一大句阐述的道理是什么?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6.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7.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8.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合作探究朗读探究: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最后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
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合作探究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的论据思路是怎样的?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合作探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了什么道理?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成就人才、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合作探究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是议论文,都运用了道理论证,都属于治国理想的议论文。
不同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属于道理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有举例论证,又有道理论证。比较探究温总理在四川发生地震的时候,说过“多难兴邦”,你认为这句话与什么有关?(忧患意识)拓展延伸正方反方辩题:是否有忧患意识 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更美好,使未来的日子更幸福? 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课堂小结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预习《鱼我所欲也》。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