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7-10 12: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
第一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或判断像的类型、位置、变化
例一、某同学在座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烛焰的像。然后,他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分析与解:
因为原来成像是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而且是缩小的像。可见,此时成像应符合这一条件:u>2f ,1f学生练习:
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7cm,物体在凸透镜前11cm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与讲解:
因为:f=7cm,而u=11cm,且有:f可见,此时物体所成的像应为: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选A。
2、在凸透镜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3、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我们可知,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是( )
A、光心 B、焦点 C、二倍焦距 D、根本没有这样的点
分析与解:根据凸透镜成像实验现象,容易判断:2题应选C;3题应选B。
4、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外的地方,先让它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向的大小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再从大变小
图解法解之:如图1所示,用作图法解答。从图中可见,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大。故选A。
5、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
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8cm,
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分析与讲解:
由于u=20cm,而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可见,此时物体所处的位置应为:1f解此不等式,得:1f<20cm和20cm<2f,则有:1f<20cm且10cm<1f。
故:10cm由于后来物体所处的位置为:u\=12cm,且有:10cm< u\<20cm
可见,物体所成的像应是放大的。
但是,由于u\=12cm,而焦距f可以是5cm或者15cm。对于后者(f=15cm),这时u\6、一物体离凸透镜24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 )
A、18cm B、30cm C、24cm D、10cm
分析与解:
由于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可见物体应具备此条件:1f7、有一个物体离凸透镜20cm,这一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像离凸透镜30cm。则这一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8cm B、9cm C、25cm D、14cm
分析与解:
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实像,据本题已知条件,本题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则有:f又由于像距v>2f,也即:30cm>2f,解之,得:f<15cm。……②
综合①②式得:10cm第二类: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例二: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之前老师常常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桌上用粉笔画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该直线上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花这一直线的作用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和小东同学在直线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均不能获得像。这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
(3)某同学用了一只f=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并记录了如下的结果:
次数 u(cm) V(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 倒立
2 20 20 等大 倒立
3 14 35 放大 倒立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立
1 分析表中的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2 分析表中的 次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f外成倒立的实像,在f内盛正立的虚像。
3 在第5次实验中,要看到虚像,必须从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往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看才能看到。
学生练习栏目:
1、小宇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见如图2示,其中的a、b、c、d、e是主光轴上的点。F和2F分别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和两倍焦点。
(1) 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点上,使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点上,使投影仪成像的原理。
(2) 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3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3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如图丙中的哪一个?( )
分析与解:
(1)要想成正立、放大的像,物体要放于f之内。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其所成的像就越小,则在a点处称的像最小。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在2f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可填a、b。根据投影仪成像原理,物体处于f(2)观察图甲,再观察图乙中物体与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发现物体离凸透镜比光屏近,故判断这种情况下应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比较丙图与甲图,容易找到D答案。
第三类:照相机拍照类
例三:某同学在拍完毕业合影相后,还想再单独拍一张单身相,摄影师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应是( )
A、 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后缩,离胶片近些
B、 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些
C、 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后缩,离胶片远些
D、 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前伸,离胶片近些
分析与解:拍集体相时,相机离人群远;拍个人的单人相时,相机离人近。也即后者所成的像要大一些。当凸透镜成的像变大时,像距就要增大。请看如图所示。其中,A是集体相的成像位置,B是单人相的成像位置。从图4中可看到,单人像的像距增大了。对于照相机来说,要想其像距增大,只能让镜头向前伸。所以本题应选B。
学生练习(相似题目训练):
1、摄影师给一名同学照了半身像后,还给某班找集体相。那么,摄影师应 (选选选填“减少”或“增大”)照相机与镜头和这些同学的距离,同时还要应 暗箱的长度(选选选填“减少”或“增大”)。
分析与解:
照半身像时,照相机与学生的距离近(即物距u较小);照集体相时照相机离学生远(即物距变大)。利用上面的图4可知,此时相机的像距应缩小。 故答案为:增大、缩小。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同的照相机对小强拍照,洗出来的底片分别是图5中的甲、乙图。则( )
A、 小红离小强距离近
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距离相同
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见,甲图底片中人的像大于乙图的,则说明小明应该是离小强较近距离拍下的相片。所以A、B都错了。要想使小红拍的相片增大,则小红应该向小强靠近,并使照相机的镜头前伸,以拉长暗箱距离(使像距增大)。故应选D答案。
3、(材料阅读题)
摄影胶片的感光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得到正确的曝光的底片,镜头的透光面积和曝光时间的组合应该是一定的。镜头的透光面积由叫做“光圈”的构件控制,通常用22、16、11、8、5.6、4、2.8表示,光圈的数字每增加一级,透光面积就要减少一倍。曝光时间的长短叫做“快门”的构件控制,通常用500、250、125、60、30、15等数字表示。其中500就是表示此时的曝光时间为1/500秒,以此类推。小强通过试摄已经知道,光圈、快门的最佳曝光组合是11、30。但是小明为了其他需要要选用5.6的光圈,小花必须选用250的快门。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小明应该选用的快门是: ;小花应该选用的光圈是: 。
分析与解:
知识准备:(1)首先要明白,在照相机上标上的光圈和快门的数字都是倒数值。例如光圈值22,实际上是。同样道理,快门值500,实际上也是。因此,光圈值越大,表示光圈张开得越小;例如,光圈值分别是22和11,前者让光进入照相机的进光量少于后者。同样,快门值越大,表示快门的关闭时间间隔越短。(2)光圈控制进入相机的进光量。光圈数字越小,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多,胶片曝光就强烈些;若把光圈调大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就的少,曝光的光量变少,胶片曝光就弱一些。(3)快门负责控制进入相机内的光的通光时间。快门数字越大,表示让光进入相机的时间越短,这样,胶片曝光时间就短。反之,快门数字越小,表示让光进入相机的时间越久,这样,胶片曝光时间就长。(3)如果把相机的光圈值调大了(相机的进光量减少),则要把快门的值调小,让胶片曝光时间延长一些,保证充分曝光;如果把相机的光圈值调小了(相机进光量增加),则需把照相机的快门值调大一些,减少曝光时间,以防止过度曝光。
解答思路:把握住材料中的几句话:“镜头的透光面积和曝光时间的组合应该是一定的”、“光圈的数字每增加一级,透光面积就要减少一倍”、“光圈、快门的最佳曝光组合是11、30”。观察并分析材料中的11、30这一重要信息,发现光圈与快门的调节具有相反关系,即:光圈值调大了,则快门值要调小一点,以防止过度曝光;若把光圈值调小了,则快门值要调大一点,以保证曝光量足够。由于小明选用5.6的光圈,使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变少,故应把快门值调大一些,以保证曝光量足够。因此,应选用125的快门才好(从11的光圈到5.6的光圈,光圈调小了2级,则快门要调大2级,就是从30调到125)。同样道理,小花选了250的快门值,则应选配4的光圈值(从30到250,调了3级,则光圈值也要调3级,为4)。
答案:125,4。
第四类:作图类型
例四:如图6所示,A/B/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和焦点F。
分析与解:
此题要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作图。在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中,所成的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汇而成。因此,应先把AA/连接起来(注意连线的虚实变化)。(见图7)
(1) 则交点C就是凸透镜所在的位置。过C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并标上凸透镜的符号,完成凸透镜的作图。
(2) 连接A/D两点(注意直线的虚实),在主光轴上得到交点F,此即所要求的焦点。
附:课后自练习题(答案系抄资料的,有错的话,自己改):
1、物距是2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应为( )选 A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等大的像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某学校在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法制教育活动中,放映了幻灯片。放映时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一点,应怎样调节?( )选 C
A、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B、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C、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3、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推知,凸透镜的焦距f应满足( )选D
序号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性质
1 26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A、6cmA
·
·
·
·
·
B
图1
b
a
·
·
·
·
·
·
·
·
·
F
2F
F
2F
c
d
e
图2
图3
单人相
集体相
B
A
图4
图5
B
A
A/
B/
图6
D
C
B
A
A/
B/
图7
F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