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2 12: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2018-10-5导 3分钟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18-10-51·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3·翻译课文,理解段落
第一课时本节目标2018-10-5思10分钟 议5分钟1·查资料,你能说一说作者、作品吗?
2·理解词义,翻译课文
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
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
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
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
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
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
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苏轼等影响很大。
走近孟子 展8分钟 评6分钟 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
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
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
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3.虚词。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字词小结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细读课文 理解、翻译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外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 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 限制。以:凭,靠。固国:巩固国防。威:震摄。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故:所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2018-10-5第一课时完谢谢大家2018-10-5第二课时本节目标1·梳理论证思路
2·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 推总总分结构图解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
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
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
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
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艺术特色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检 3分钟1.背诵全文。
2.预习第二章。限时练2018-10-5 第二课时完

谢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课时2018-10-5子目标1·听读课文,积累词汇。
2·深入理解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2018-10-5思10分钟 议6分钟1·解释重点词语
2·翻译文意
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衡“通“横”,梗塞,不顺
“拂”通“弼”,辅弼,辅佐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兴起,被任用
表露,表现

发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
国防国2018-10-5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翻译课文2018-10-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客观因素)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
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
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
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如果在国内,没有坚
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
家或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
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
衰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观因素)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论点)也。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第四课时2018-10-5 导1·深入课文,领会论证写法
2·找出论点子目标2018-10-5思10分钟 议5分钟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
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3·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哪一句?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
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但历经了苦难的磨练后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展8分钟 评6分钟2018-10-5 重点段落
翻译、理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
先要使他的心意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做事受
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
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 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并指明了磨练的益处: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便常常会被消灭。
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够奋发,国无忧虑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心论点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
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足以使人
灭亡的道理了。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拓展延伸 检3分钟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小 结限时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