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知识梳理
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反应中有无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主要区别:是否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3.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4.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改变、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温度、有无沉淀生成等.
5.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加热时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O==CuSO4+5H2O
CuSO4+5H2O==CuSO4·5H2O
6.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的线现象;(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基础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沸腾
C.铁生锈 D.植物腐败
2.人们一般都把金当作饰品,戴在脖子上、手上等,这体现了金的性质是( )
A.能导电 B.熔点高 C.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大
3.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火星四射 B. 有发光现象 C. 有大量热放出 D.有黑色固体生成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
5.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是 氢气具有可燃性是
扩展创新
6.下列各组粒子中,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CO2, H2O B. H2, O
C.Mn, O D.Ne, H
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
C.空气液化,白磷自燃 D.水凝固成冰,铁粉与铜粉混合
8.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根据课本演示实验: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可发现有 生成,这一性质可以利用硫酸铜
10.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 B.火药爆炸,粉碎矿石
C.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12.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①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②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氧化反应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13.把5克的硫酸铜晶体放入95克水中完全溶解,计算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考链接
14.下列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瓦斯爆炸 B.甲烷燃烧 C.镁条燃烧 D.汽车轮胎爆炸
15.奥运会火炬传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升空 B.火炬燃烧 C.声音远扬 D.彩旗飘扬
16.某同学发现金属眼镜架表面经常会有绿色物质产生,这是什么物质呢 他和同学们收集积累了一定量的这种绿色物质,放在试管里隔绝空气加热。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绿色物质变成黑色粉末,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表明:镜架上的绿色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镜架上会产生绿色的锈,这绿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铜呢 同学们用上述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分两组分别进行了实验:
(2)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一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试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4BCDC
5.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6-8ACD
9. 沉淀生成,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10-12.CCB
13.3.2%.
14-15.DB
16.(1)C、H、O (2)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