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爱情怨女诗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怨女诗,又可以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 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题红叶
韩氏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闺怨诗,则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闺中的孤独,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内容的诗歌。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作者简介】 李清照 (约1084--约1155)
济南(今属山东)人,横跨两 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当时就广为流传,人们争相效仿,称其词为“易安体”。有《漱玉词》。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从愁情角度分析:?前期词: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丧夫之痛
超越时空的孤独从愁情角度分析:?前期词:?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丧夫之痛
超越时空的孤独闲愁、情愁、离愁--清丽婉转从愁情角度分析:?前期词:?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丧夫之痛
超越时空的孤独闲愁、情愁、离愁--清丽婉转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平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之和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她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一改易安词婉约愁苦的风格,慷慨激昂,讽刺当时朝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不思进取,表现了她坚强豁达、叛逆勇敢的爱国情怀。这首词也似乎暗含有对丈夫赵明诚的不满和警示。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令: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时令: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时令: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来烘托心情时令: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来烘托心情
行动: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心情 以“愁”字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了愁绪,“莫道”句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并与上片“愁”字呼应,使上下片由浅入深,浑然一体。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上片赏析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上片小结
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
愁思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却用真实可感的黄花把抽象之“愁”具体直观地表现出来,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第一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第一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第二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第一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第二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第三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7. “人似黄花瘦”的“瘦”字的妙处。 ①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③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清丽典雅的轻吟漫歌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贺铸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