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三大改造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三大改造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2 17: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形式、步骤。
2.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 案
点 案
【导入新课】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社会主义改造是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他是怎样进行的呢?
【基础部分】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改造
行业
时间
改造前
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
所有制性质
三大改造的性质
三大改造的意义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要点部分】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本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材料二:右图《老孙入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入社”的“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这个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思考:材料中“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拓展部分】
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思考:(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这个共同主题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这个主题内容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目标检测】
1.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土地革命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成立合作社B.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D.政企分开
3.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三大改造
【我的反思】
第6课 三大改造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评价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形式、步骤。
2.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 案
【基础部分】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改造
行业
时间
改造前
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
所有制性质
三大改造的性质
三大改造的意义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要点部分】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本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材料二:右图《老孙入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入社”的“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这个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思考:材料中“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拓展部分】
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思考:(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这个共同主题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这个主题内容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目标检测】
1.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土地革命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成立合作社B.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D.政企分开
3.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三大改造
【我的收获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