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汇聚中原
温故知新
一、淝水之战
政权并立
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
温故知新
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阅读课文,找出以下战争要点:
东晋胜
以少胜多
东晋胜
前秦、东晋
淝水
383年
前秦衰,北方乱
时间
地点
交战
双方
战争
特点
影响
结果
经过
投鞭断流 东山再起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骄傲自大
害怕畏惧
前秦87万拼凑军
军心不齐
东晋8万精兵
团结一致
战术失误
东山再起
运筹帷幄
用计得当
阅读课本86页到87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
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公元439年,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再次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
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北魏建立后,逐步接受中原汉族农耕生活方式,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广大汉族臣服于北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产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1、这段视频中孝文帝( )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
2、他迁都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影响到孝文帝迁都的决心了吗?
3、迁都洛阳有何重要影响?
看视频回答问题
孝文帝改革
494
洛阳
视频解史
故事的主人公:
步六孤睿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魏书 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
汉化措施
《孝文帝出行图》
胡服俑
汉服俑
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
《北魏文官俑》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目的: 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学习与探究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三公、尚书、中书、四征、四镇和九卿等中央的文武官吏;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且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政治:
归纳整理
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洛阳伽蓝记》
这些改革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灭
灭
立
战乱
安定
灭
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前情回顾
西晋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前情回顾
民族交融
民族大交融:民族迁徙,杂居相处。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
十六国统治者
汉 族 士 人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zhe服的汉人乐队
ˇ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 人 胡 食
魏晋墓砖画: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晒谷子)
胡床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
生产、生活方面(经济)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民族心理方面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政治方面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中华一家人
强大的民族包容力
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A东晋---------前秦 B东晋-------西晋
C前秦 ---------西晋 D前秦------北魏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①曹魏 ② 西晋 ③ 东晋 ④ 北魏
A ① ② 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A
C
观察下图“身穿汉服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 北方少数民族內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D
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 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A
5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D造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B
北周
魏
蜀
吴
西
晋
东晋
十六国
(前秦)
北魏
三
国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唐
朝
西魏
北 朝
南 朝
魏晋南北朝
民族大交融高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