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竹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诵读 竹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2 20: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石》
《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21教育网
3.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竹石图》。
  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谁给我们回忆下这个故事?
(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画竹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感知体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学导互动,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 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拓展运用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 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5.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
(小结:诗言志)
6.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