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测试6: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6)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测试6: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22 20:49:44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进阶测试6: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6)
基础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常吃大蒜有益健康。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下列情况与此相似的是(  )
2.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3.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5.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6.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虚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
7.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高的 B.能量较小的 C.频率较低的 D.音调较高的
8.如图所示的各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鸽子的影子 B.筷子“断”了 C.水中倒影 D.雨后彩虹
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红和同学们一起对实验器材进行了升级,他们将平面镜PQ放置水平桌面上,在其旁边点上蚊香,用透明半球罩将平面镜罩住。一束红色激光沿AO射向平面镜,则看见反射光线OB,如图甲所示;用另一束绿色激光沿NO竖直射向平面镜,代表“法线”,如图乙所示;将罩内再放入半圆形可沿NO旋转的带磁铁的光屏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丙所示.在此探究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半球罩中点蚊香的作用是为了显示光路
B.在图乙中,我们从右侧可以看到红色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绿色的“法线”重合
C.在图丙中,用外部磁铁控制右半部分光屏向纸里旋转,则右侧光屏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D.多次改变入射角度,是为了减小误差
10.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此时棋子B与A的像重合。下列于这个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棋子A和B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MN的方向靠近玻璃板,蜡烛B仍能与A的像重合
B.将玻璃板上端PQ绕轴MN转动,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棋子B,B与A的像将无法重合
C.如果只将玻璃板沿轴MN向左平移,仍能看到棋子B与A的像重合
D.如果在玻璃板和棋子B之间放一块木板,仍能看到棋子B与A的像重合
11.如图为在空气与水面处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  )
A.折射角增大 B.折射光线将靠拢法线
C.反射角增大 D.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12.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13.消防专家建议公众,不要随意丢弃尚未喝完的矿泉水瓶。因为这些瓶子有可能造成森林火灾。一个夏日的中午,某同学将装满水的瓶子和纸板放置太阳光下,如图,约1分钟后纸板竟然烧出了个洞。据此,你可以判断(  )
A.当天温度很高,纸板直接放置在阳光下就会着火
B.纸板上烧出洞的位置就是最亮或接近最亮的位置
C.水吸收了热量,将热量传递到了纸板上
D.如果瓶子不装水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B.所成的像是虚像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15.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16.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 ] 上。
(2)夏季晴朗的正午,光线较强,此时司机会放下遮阳板,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同 时通过调节[ ] 的大小,减少眼睛的进光量。
(4)“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司机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时,要主动让出道路。鸣笛声的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最终听觉在 形成。
1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
18.声波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利用声波的波形图,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声音的一些特点,如图是同一音叉两次的发声特点.则这两次发出的声音 相同, 不同(“音调”“响度”“音色”)。
19.如图甲、乙、丙是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情形,其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时,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20.一束光线AO与水面成30°角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60°,折射角 60°。(以上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如图,墙壁上的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来自杆顶Q点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在天花板上显示出一个光点P。
(1)画出杆顶Q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2)移动时,杆的像大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3)画出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标出光点P的位置。
22.如图,再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点 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且屏距凸透镜最远。
23.如图所示,将远视眼镜放到凸透镜的前面,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拿走远视眼镜,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光屏向 移动;拿走远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烛焰向 移动。
第23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2空格,每空格2分,共24分。)
24.自从海安火车通行后,每天不同时刻都有火车经过小明家或他所在的学校不太远的地方,小明注意过,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你能对此现象提出一种猜想,并做出简单的解释吗?
猜想: ;
解释: 。
25.小林在物理活动课上用橡皮筋(粗细不同)、图钉、宽木片、纸盒等器材制作“四弦琴”,如图所示。制完,调节后就可以用该“四弦琴”演奏简单的“乐曲”。
(1)甲图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
(2)小林在乙图中依次用相同力度拨动木片左侧的“琴弦”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是否合理?原因是: 。
(3)我国京族特有的单一琴弦的乐器独弦琴,主要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
26.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如图甲所示,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将右侧纸板F沿ON向后折,在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B.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向后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如图乙所示,此时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O的反射光线。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所示,可见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中,当蜡烛与该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 (选填“正立”、或“倒立”、 “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该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 共16分)
28.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计算和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 。
(2)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可以用什么测量?
29.周末的晚上,小明坐上爸爸开的卡车和妈妈一起去看姥姥。在路上,小明打开驾驶室内的灯想复习功课。刚开灯,爸爸就说:“快把灯关掉,我看不清前面的路面了,”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作出正确的解释。
进阶提高卷
一、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多选 )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
答: 。
2.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中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对着塑 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拉直,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射出,则说明 。
(2)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你的做法是
,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不能射出,就说明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小丽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器材调整正常后,若蜡烛A距平板玻璃10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 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所示,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 。
4.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5.小周和小孙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进一步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在光具座上固定好发光物体和光屏的位置,然后通过移动凸透镜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表一、表二记录了她们通过实验及运算获得的数据。
表一(焦距12cm)
序号 物屏距离(cm) 物距(cm) 像距(cm)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1 75 15 60 45
2 52 19 33 14
3 49 22 27 5
4 45 无法得到清晰的像
表二(焦距15cm)
序号 物屏距离(cm) 物距(cm) 像距(cm)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5 90 19 71 52
6 69 22 47 25
7 61 28 33 5
8 57 无法得到清晰的像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2)分析比较序号 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4)基于(3)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序号4(或8)的现象进行推理,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推理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
二、解答题(第6、8、9题各4分,第7题6分,共18分。)
6.在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之后开始按秒表计时,若记录的运动员成绩是12s,这是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吗?实际成绩是多少?
7.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
8.人立于河边看对岸的一棵树AB在水中的像,当人离开河岸后退超过6m就不能看到整个树的像。已知人高EF=1.5m,河两岸都高出水面1m,河宽40m,如图所示,求树高是多少?
9.如图L表示凸透镜,M N是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请运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的光路图。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体AB的高度为h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像到透镜的距离为v,请你证明像的高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www.21-cn-jy.com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2·1·c·n·j·y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 mod=studio&op=detail&stid=7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A B A A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D B A 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1)⑤视网膜 (2)②瞳孔 (3)1→2→3 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17.(1)变小 (2)推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8.音调 响度
19.甲、乙 遵循
20.等于 小于
21.(1)见图 (2)不变 (3)见图
22. A c
23.远离凸透镜方向 远离凸透镜方向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2空格,每空格2分,共22分)
24.声音传播的方向可能与温度有关;
早晚地表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声音传播的方向改变,中午的声音不能传到人耳而听不到
25.(1)粗细 (2)不合理,没有控制琴弦粗细相同 (3)长度
26.(1)不能 (2)A (3)不能
27.(1)10 (2)倒立、缩小 (3)大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16分)
28.(1)3060m
(2)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进行太空测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可以用光进行太空测距。
29.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驾驶室内的灯,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因此爸爸就说:“快把灯关掉,我看不清前面的路面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进阶提高卷
一、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1)转换;
(2)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 振幅
(3)BC
(4)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
2.(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让塑料吸管弯曲,让激光笔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
3.(1)3 (2)20cm (3)A
4.(1)B、D (2)油
5.(1)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2)2、5(3、6)
(3)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物像距离不小于4f
二、解答题(第6、8、9题各4分,第7题6分,共18分。)
6.解: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
所以运动员跑了0.29s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运动员=t+t声=12s+0.29s=12.29s.
7.(1)用嘴对着五只瓶口吹气,五只瓶子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出声音的原因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2)每只瓶子产生的声音不一样,因空气柱长短不一样,故振动频率不一样,所以音调不一样;
(3)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使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不一样,用手指堵住的笛孔数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这样就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21教育网
8.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直角△COB′、△OGH和△GFF′相似,则每个三角形的直角边之比为一定值,则:
则:CO/CB'=OH/GH=GF/EF.
又GF=6 m,EF=1.5 m,GH=1 m,OH=4 m.
而CO=40 m-4 m=36 m.
又CO/CB'=4,
所以CB'=1/4CO=1/4×36 m=9 m.
故AB=A'B'=CB'-CA'=9 m-1 m=8 m.
答:树高为8m。21cnjy.com
9.解: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A的像点,然后做主光轴的垂线即可得出物体AB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
由△AOB∽△A′OB′可得: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