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3 08:25:08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诗词欣赏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任务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关于“歌”
的体裁。
任务2、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
任务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所
包含的感情。
任务4、背诵诗歌。
学习任务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体裁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作者介绍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重茅 沉塘坳飘转zhuàn俄顷广厦shàqǐngxiànsāng丧乱见此屋háojuànchángbìwùchóngqīnào扫除障碍1:听录音。
要求:(1)注意字音
(2)把握感情基调
(3)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2:大声朗诵诗歌。
名家朗读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 沉塘坳。(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落)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第一节赏析: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
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
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
“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卷茅(竟然忍心这样)(做 动词)(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 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
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
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
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
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
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
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第二节赏析: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2、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
也许是调皮;
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群童抱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衾qīn:被子)(睡觉不老实)(被里子)(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即“由何”。由:凭。)(彻:到天明。作动词)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
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第三节赏析:破屋漏雨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能得到.
安:疑问代词,怎么)(全部庇覆)(所有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见xiàn:同”现”)(小屋) 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 第四节赏析:期盼广厦秋风破屋群童抢茅夜雨湿屋心情苦痛无可奈何忧思不绝惨 悲 哀风
雨白天
黑夜屋外
屋内事
人自己推己及人天下寒士愿广厦千万间现实水到渠成 理想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秋风破屋的情景(1)
群童抱茅的感叹(2)
长夜沾湿的苦痛(3)
推己及人的胸怀(4)写景记事直抒胸臆(1-3)(4)1、秋风卷茅痛惜2、群童抱茅痛心3、破屋漏雨痛苦4、期盼广厦忧国忧民板书课后习题一、1表达了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安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翻译课文秋风卷茅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群童抱茅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后,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秋宵屋漏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祈求广厦 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小结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堂练习拓展延伸你能说出杜甫其它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前苏联〕别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