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三大改造(打包)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 三大改造(打包)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3 08:41:08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如下图为纪念邮票,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工业化起步
2.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3.下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
A.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5.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文化大革命”
6.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7.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 )
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三大改造完成
C. 抗美援朝胜利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8.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9.“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公私合营 B. 独立经营 C. 投资国外 D. 股份制经营
12.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手工业合作化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中图一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主要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图二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完成于何时?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如下图为纪念邮票,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工业化起步
【答案】B
2.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私有制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甲同学表述的是一五计划的意义;乙同学表述的是中共八大的内容;丁同学表述的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故选C。
3.下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采取的方式吧,故选B。学#
4.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
A.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B
5.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3~195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6年新中国开展三大改造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解放西藏是在1950年;选项B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选项D“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C
7.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 )
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三大改造完成
C. 抗美援朝胜利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符合题意;A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学%
8.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答案】D
9.“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的道路,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1952年完成;选项C1958年开始;选项D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公私合营 B. 独立经营 C. 投资国外 D. 股份制经营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因此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公私合营;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手工业合作化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中图一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主要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图二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完成于何时?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答案】(1) 图一: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 图二: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方式:公私合营。
(3) 事件:三大改造。时间:1956年。评价:(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三大改造来完成的;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 农村供销社
2.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4.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 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 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D.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8.如图所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9.安徽某地按当年国家政策,将铁匠、木匠和竹匠组织在一起进行合作生产,建立了“铁木竹社”。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后来在哪一运动中付诸实践?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所说“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 农村供销社
【答案】B
2.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学@
3.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4.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的一次重大失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两者毫无关系,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选A。
5.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6.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的一次重大失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两者毫无关系,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选A。
7.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 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 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D.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奶奶,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鼓励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学%
8.如图所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答案】D
9.安徽某地按当年国家政策,将铁匠、木匠和竹匠组织在一起进行合作生产,建立了“铁木竹社”。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后来在哪一运动中付诸实践?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所说“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结局:以失败而告终。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答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亦可给分。
事件:开国大典。
(4)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到90年代,为了巩固清朝统治,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但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因此,材料一中李鸿章“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后来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这一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结局是以失败而告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材料三中所说“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答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亦可给分)。标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较多,但知识框架非常清晰。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六课,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正确地把握三大改造的必然性和其中的失误,对于学生正确地领会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3.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评价
6.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7.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知识链接: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教师点拨: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 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典例说明】
例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二、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知识链接:
1.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2.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教师点拨:
三大改造后期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功大于过,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步入正确的轨道。
【典例说明】
例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本课小结】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较多,但知识框架非常清晰。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六课,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正确地把握三大改造的必然性和其中的失误,对于学生正确地领会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3.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学.
5.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评价
6.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7.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知识链接: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教师点拨: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 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典例说明】
例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可知是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可知是指新中国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故选C。&
【方法总结】三大改造的知识,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三大改造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实施的具体措施;三大改造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二、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知识链接:
1.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2.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教师点拨:
三大改造后期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功大于过,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步入正确的轨道。
【典例说明】
例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方法总结】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本题实际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解答这类试题,关键是理解基础知识。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