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北宋的政治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6 北宋的政治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3 08:30:51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2·1·c·n·j·y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2.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加强禁军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提高文人地位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
A. 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 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C. 由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
D. 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4.北宋中央设三大机构,其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
A. 政事堂
B. 枢密院
C. 三司
D. 节度使
5.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 实行行省制度
6.960年,北宋建立,定都于( )
A. 东京
B. 长安
C. 建康
D. 临安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8.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钦宗
D. 宋徽宗
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21cnjy.com
A. 靖康之难 B. 陈桥兵变 C. 玄武门之变 D. 澶渊之盟
10.“千秋疑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11.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一位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21教育网
材料二:在中央,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他还设置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被以后的历代沿用。21·cn·jy·com
材料三: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了一个重要官职,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www.21-cn-jy.com
(1)材料一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的“一位节度使”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三中的“他”都指的是哪位宋朝皇帝?他设置了哪一个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
(3)材料三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什么?
(4)材料二、三中皇帝的做法有何影响?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21*cnjy*com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答案】C
2.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 加强禁军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提高文人地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以至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版权所有:21教育】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
A. 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 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C. 由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
D. 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结合课本所学,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故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D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A不合题意;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集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不合题意;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4.北宋中央设三大机构,其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
A. 政事堂
B. 枢密院
C. 三司
D. 节度使
【答案】A
5.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 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因此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实行行省制度;而选项ABC都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960年,北宋建立,定都于( )
A. 东京
B. 长安
C. 建康
D. 临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此题故选A.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B
8.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钦宗
D. 宋徽宗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故此题选B.21·cn·jy·com
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2·1·c·n·j·y
A. 靖康之难 B. 陈桥兵变 C. 玄武门之变 D. 澶渊之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黄色的夹克衫”,“你要政变”,由此判断这是黄袍加身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后周时,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com
10.“千秋疑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驿”“黄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题干材料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北宋的建立有关,故选C。21教育网
11.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答案】B
1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建立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是隋文帝开创的,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一位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在中央,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他还设置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被以后的历代沿用。www-2-1-cnjy-com
材料三: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了一个重要官职,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2-1-c-n-j-y
(1)材料一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的“一位节度使”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三中的“他”都指的是哪位宋朝皇帝?他设置了哪一个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
(3)材料三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什么?
(4)材料二、三中皇帝的做法有何影响?
【答案】(1)安史之乱。朱温。(2)宋太祖。通判。(3)转运使(4)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一点即可)www.21-cn-jy.com
【解析】(1)根据材料一“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终于导致了唐朝末年农民大起义。907年,朱温灭唐。因此,材料一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安史之乱;材料一中的“一位节度使”指的是朱温。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因此材料三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转运使。学@【来源:21cnj*y.co*m】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一点即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21cnjy.com
A.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 开创进士
C. 增加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增加举考试目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 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 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 武将无能
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  )
A. 减少宰相人数 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4.下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21·cn·jy·com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高宗
5.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 削弱相权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改革举制度 D. 重文轻武的政策
6.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 开国功臣 B. 皇亲国戚 C. 举考试 D. 地方推荐
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皇权进一步加强
C. 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9.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 设置通判
C. 设置转运使 D.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21教育网
材料三下图所示为《宋朝举考试图》。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21·cn·jy·com
A.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 开创进士
C. 增加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增加举考试目
【答案】C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 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 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 武将无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因为赵匡胤是前朝武将夺权,所以他害怕其他武将效仿,整个宋代都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政弊端,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  )
A. 减少宰相人数 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削弱相权,赵匡胤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1·世纪*教育网
4.下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来源:21cnj*y.co*m】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高宗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召集石守信等禁军将领举行酒宴会,以威胁和利诱相结合的手段,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这样就把全国的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权收回了皇帝手中,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www.21-cn-jy.com
5.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 削弱相权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改革举制度 D. 重文轻武的政策
【答案】B
6.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重文轻武是用文臣管武将,并且在社会上鼓吹礼教,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注重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文化产业兴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所以选项ABC符合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而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选项D。故选D。21教育网
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 开国功臣 B. 皇亲国戚 C. 举考试 D. 地方推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2·1·c·n·j·y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皇权进一步加强
C. 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答案】B
9.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 设置通判
C. 设置转运使 D.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宋太祖在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www-2-1-cnjy-com
材料三下图所示为《宋朝举考试图》。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重文轻武政策。
(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举制。影响: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1-c-n-j-y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举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1*cnjy*com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1cnjy.com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2·1·c·n·j·y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21·cn·jy·com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知识链接: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21*cnjy*com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1教育网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www-2-1-cnjy-com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教师点拨: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至此双方的争夺基本结束.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对财政造成极大负担。21·世纪*教育网
【典例说明】
例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段材料评述的古代帝王是( )2-1-c-n-j-y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二、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知识链接:
1.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对财政造成极大负担。
【典例说明】
例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广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B.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教师点拨:
宋时期外患不断,但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北宋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但北宋朝廷却国库空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大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 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21教育网
【知识梳理】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1·c·n·j·y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www.21-cn-jy.com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知识链接: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1·世纪*教育网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www-2-1-cnjy-com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1*cnjy*com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来源:21cnj*y.co*m】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教师点拨: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至此双方的争夺基本结束.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对财政造成极大负担。2-1-c-n-j-y
【典例说明】
例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段材料评述的古代帝王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陈桥驿站披旎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可知,这段材料评述的古代帝王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为赵匡胤是前朝武将夺权,所以他害怕其他武将效仿,杯酒之间销兵权,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方法总结】抓住题干关键词“陈桥驿站披旎冕、杯酒之间销兵权”是解题的关键,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因为赵匡胤是前朝武将夺权,所以他害怕其他武将效仿,杯酒之间销兵权,采取重文轻武政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知识链接:
1.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对财政造成极大负担。
【典例说明】
例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广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B.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方法总结】本题属于理解型的选择题,只要正确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出正确选项。21cnjy.com
教师点拨:
宋时期外患不断,但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北宋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但北宋朝廷却国库空虚。21·cn·jy·com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大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 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