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分层练习
基础题
1.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八大
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于(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5.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是( )
A. 马列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能力题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一组图片说明( )
A. 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B. 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 我国有效地杜绝了违法犯罪行为 D. 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强国
2.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性质定位看,“四个全面”是( )
①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②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③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导 ④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 和平发展道路 B. 韬光养晦之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共产主义道路
5.“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借鉴外国经验。但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下列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B. 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
C. 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2)早在1945年的重庆机场,很多人用“人民救星”的标语来毛泽东,你认为毛泽东得到重庆人民衷心拥护的原因何在?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4)材料三 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 人?
(5)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提升题
1.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 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①③
2.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 )
A.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B. 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春天
C.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
A. 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B. 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 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约束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有助于解决此困扰的是( )
A. 中共十五大报告 B.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 中共十三大报告 D. 中共十二大上的相关决策
5.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阅读材料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材料二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材料三 “发展才 是硬道理。”
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说的?他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什么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改革开放”的史实。
③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项不合题意;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项不合题意;中共十八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项符合题意;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能力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法规文件”,“1982年第四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8—1997历史发展线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1982年为邓小平理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主要包括: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放略、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①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是“四个全面”的内容,②不正确,ABC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内涵十分广泛,是包括了和平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和科学发展道路等具体发展道路的中国道路,题干中“中国道路”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符合题意;和平发展道路指的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自身的发展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一,不是题干中“中国道路”的指代对象。A项不合题意;“韬光”的意思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的意思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我外交政策国策,B项不合题意;“共产主义”是社会形态,是我国最终实现的目标。题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指的是采取什么方式什么道路实现中国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可以知道,邓小平这段话深刻的含义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反映题干中内容是片面,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6.(1)毛泽东,遵义会议
(2)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美阴谋发动内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到重庆谈判,所以得到了重庆人民的衷心拥护。
(3)邓小平,深圳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提升题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1992年初;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落实政策,全面立法”,“文艺为人民服务”,“教育在线拨乱反正”由此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开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事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A项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项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C 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都属于纯表述,是事实。D项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属于评论,是观点。故选D。
6.①邓小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要点:
A.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从1985年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B.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③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