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3 10: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温故知新1.宋代大都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丰富多彩景象,如北宋 、南宋 、元朝的 。开封城内有许多 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
2.今天的传统节日如 、 、中秋节等,宋代都有了。
3.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样式。杰出词人有 、李清照、 等。开封临安大都娱乐瓦子春节元宵节 苏轼辛弃疾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有哪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第 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雕版印刷术: 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2.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 发明,用 刻字;此后,能工巧匠们发明木活字。
②发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 排字法;元代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③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传播:13世纪传入 ,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隋唐时期毕昇胶泥转轮朝鲜欧洲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新授1.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何时?隋唐时期2.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是在何时?辽、宋、西夏、金时期雕刻版宝钞雕刻印刷术作品
中国最早最大最精之雕版墨印填色珍品。辽代版画《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木刻版印着色立幅中时代最早、幅面最大、刻印最精的作品。精美细腻的经头画。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 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看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毕昇 活字印刷术3.活字印刷术是何时谁发明的?北宋
毕昇5.《农书》的作者是谁,何时人?王祯、元代4.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的著作是什么?《农书》6.转轮排字法的发明者是谁?王祯13世纪时传到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传到欧洲。7.铜活字印刷出现在何时?元朝中期8.活字印刷术是何时传到朝鲜的?13世纪9.活字印刷术的传播路线: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沈括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沈括发明活字印刷术,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泥活字版《梦溪笔谈》中对毕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指南针:
①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
②发展: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把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 。
③应用: 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④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
⑤影响:大大促进了 技术的发展。司南罗盘北宋欧洲世界远洋航海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2.火药:
①发展: 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传播:13世纪传入 地区,14世纪初传到欧洲。
③影响:对欧洲的 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臣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唐朝宋代阿拉伯火器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新授一.指南针的应用1.司南是何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做成的指南工具?汉代2.利用人造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开始于何时?宋代3.何时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北宋末年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4.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阿拉伯人5.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有什么重要意义?阿拉伯人 朱彧[yù] 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人们能在茫茫大海上自由航行,许多新航线被开辟,航程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课外话:
罗盘不光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也是风水师的工具,可以说是风水师的饭碗。指南针发展演变—宋代罗盘宋代罗盘是怎么制成? 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当时,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爆炸性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管型火器。宋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火器,而金人从宋人那里学会了制造、使用火药武器。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也大量使用了火器。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新授二.火药的应用1.火药发明于何时?唐朝炼丹家的炼丹
活动发明火药 唐末的火箭
开始用于战争2.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何时?宋代3.火铳发明于何时?元朝宋代火器(模型)元代火铳造纸术 13世纪阿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4.中国的火药和烟火13世纪传到哪里?14世纪又传到哪里?阿拉伯地区、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5.何时哪一兵器的发明揭开了世界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南宋、竹管火枪6.火药的发明有何世界意义? 南宋初,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管里,制造出竹管火枪,临阵时点燃发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
点燃后弹丸射出。
竹管突火枪是枪炮
的始祖,从此揭开
了世界军事史上热
兵器时代的序幕。发达的中外交通1.海上交通:
(1)概况:宋代南方 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交通范 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发展: ①宋元时期使用指南针,初步掌握 、信风、气象的规律。 ②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 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陆上交通: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元时期的   比较发达。
3.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海上贸易潮汛元驿站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新授哪一朝代建立后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格局?一.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元朝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新授二.陆路交通: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1.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交通要道的是哪一路线?陆上丝绸之路2.宋元时期哪一交通制度得到强化?驿站制度3.元代的陆路向西可以到达哪些地区?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政治上,元代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巩固统治;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元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增进了中外经济交流;文化上,遍布全国的驿站,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往来日益频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鸡鸣驿
(始建于元代,位于河北怀来。图中所示为明代建筑)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新授三.海上交通: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1.宋代的海路可以通往哪些国家和地区?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2.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何时?元朝3.宋元时期,我国与哪些地区有商船定期往返?元代交通路线图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人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新授四.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
数学传入中国1.宋元时期中国哪些发明创造输往西方,传往亚洲各国的又有哪些技术,有什么意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宋元时期西方哪些文明成果传入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外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何时受到朝廷重视?元代4.在中央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的是哪一朝代?元代5.什么是四大发明?课后活动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我国三大发明外传,为世界各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大促进了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前进。2.元朝在驿道上
隔一段距离就设
有“急递铺”。
铺卒在接到紧急
文书后,骑快马
日夜兼程传到下
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类似于今天的快递,邮政中的EMS。课堂小结宋元时期科技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指南针:
司南—罗盘火药:宋突火枪—元火铳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和驿站海路:海上丝绸之路知识拓展马可·波罗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据这部游记的
记载,他深受忽必烈的信任,曾代表
朝廷巡视江南各地,还在扬州做官。
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
、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
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
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
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
向往。作 业1.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①造纸术②活字印刷术③雕版印刷术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BD3.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BC5.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6.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故国地位
B.推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DD7.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北宋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指南针知识是十二世纪(南宋时),通过西辽经陆路传到西方的。”
— 英国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指南针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航海事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从上面的材料一、二当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