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3 16:10:57

内容文字预览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 点
难 点
重点: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2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
1、提问: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后果不堪回首,却挥之不去。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又是如何?
2、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请学习本课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指导学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探究:
1、“铁幕”降临
(1)、请学生阅读课本P57小字内容并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
(2)、 师归纳:
(3)、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冷战”?是哪个国家推行的?它为什么推行这种政策?”
(4)、学生看书,了解“冷战”形成的过程。
(5)、.掌握杜鲁门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6)、了解马歇尔计划。
教师出示复习题,复习提问 。
教师导入新课,引出话题,激发兴趣。教师。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创造气氛,浓厚兴趣
指导学生讨论
集中精力,认真看图,积极发表看法
朗读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熟悉目标
认真阅读课文
认真思考,
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两极”对峙
①指导学生阅读《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及课本内容,了解其成立情况和成员国。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组织是为遏制苏联而服务的一个军事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阅读”,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集团性质。
③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
3、局部“热战”
“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而“热战”则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发生的战争。“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这是美国在东亚地区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重要行动(当时中国和朝鲜均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方式是“热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布置作业】:预习第11课
【板书设计】:略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课文分析,启发引导,总结归纳。强调应掌握内容。
指导学生讨论
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加以了解
教师总结。
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自学和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认真阅读和分析积极回答问题
认真阅读
认真总结,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链
学生展示资料、讨论问题。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高效完成练习。
作业设置
完成练习册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3.知道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业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说出爵士乐、好莱坞电影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
教学难点:分析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认识,并能够独立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美国的资料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3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什么叫“冷战”政策,“冷战”政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3.知道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业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
三、指导学习:
(一)、 经济“巨无霸”
1.通过阅读课文,归纳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a.原有经济基础雄厚。
b.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有效的 财政政策。
d.国际经济联系的有利地位。
e.第三次科技革命给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2.通过图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产生的高新科技产业。
3 .通过课后自我测评,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a.经济持续发展,且速度异常迅猛,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b.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在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同桌之间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归纳、补充
出示图片
补充学生总结归纳
互相提问
讨论问题
朗读、归纳总结重难点
阅读课文内容同桌之间归纳总结
阅读有关新科技革命的资料
小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不断扩大,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经济渗透遍布世界各地.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科技产业急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二)“世界警察”
1.分析课本的思考题,如何看待美国力图充当“世界警察” 这个问题?
2.通过美国入侵巴拿马和武力干涉索马里两个事件分析美国力图充当“世界警察”的原因、目的 。
(三)从爵士到摇滚
1. 通过音乐的播放和图片的欣赏,掌握爵士乐和摇滚乐。
2.通过图片和音乐 介绍“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披头士乐队。
(四)HOLLYWOOD——好莱坞
通过图片资料介绍好莱坞电影业和奥斯卡金像奖。
四、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等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上被称为“巨无霸”,政治上充当“世界警察”。
五、当堂练习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并进行简单的讲述
放爵士乐和摇滚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
提问,让学生回答
归纳
个别提问
就学生知道的知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看书、图片的基础上,找出两种音乐表现形式的不同?
找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梦幻工厂”的得名和奥斯卡金像奖的由来
总结
互相提问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2、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重 点
难 点
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
难点 : 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
教法
选择
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对比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查找先关的历史资料。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4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写在黑板上。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自学: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回顾历史,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将整理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1、解释“苏东”的含义。改革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怎样?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内容,改革的结果,对改革的评价如何?
学生自主学习1.“小修小补”是对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高度概括。(学生讨论)
3.指导学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标准:是否符合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民意民望;是否造福民众,惠及国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纷纷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虽然一度稳定了国家局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最典型的改革莫过于匈牙利改革。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2、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3、其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请结合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谈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为什么苏联的改革成效不大而匈牙利的改革成效比较显著?
四、总结.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认识:
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总免不了根据需要进行改革。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无论苏联、东欧还是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都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实践证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根据民望所归坚定不移地搞经济建设,并且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才能取得实效,国家才会实现振兴,人民才能走向富裕。
板书 (略)
作业
练习册
启发学生产生兴趣

齐读目标
明确要求
让学生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探索,
引导学生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充分认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启发学生思考
归纳小结学生的发言
归纳总结学生讨论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学习
适时地点拨指导
特殊学生的指导
小组总结
总结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 知道欧盟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3.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
4.分析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对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的借鉴意义。
重 点
难 点
重难点: 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欧盟的形成过程以及日本和西欧快速崛起的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借鉴作用。
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 讨论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5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欧洲,并说出英、法的地理位置,随后提问:你知道二战后英、法等国的势力有了哪些变化?
板书:挑战 “两极”
二、【讲授新课】
欧洲的联合
1.欧共体建立的背景概述:
(1)二战中,西欧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2)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对欧洲构成威胁。
(3)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发展经济,保证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2.通过图片展示欧盟形成的过程。
(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4)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3 . 学生表演:“如果你是欧盟主席,你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会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教师多媒体展示提问 。板书课题
教师导入新课,引出话题,激发兴趣。教师投影出示目标导学。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欧洲共同体》,情景再现,体验、探究历史
学生观察地图,激发兴趣。学生举手发言、回答。
根据目标导学,构建知识网络,完成练习。
学生自学教材:(1). 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原因是什么?(2). 欧洲怎样走向一体化的?(3).欧洲走向一体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走向经济大国之路(板书)
.阅读教材P79,想一想: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外部因素:
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经济上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部因素:
1.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2.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3.实行“贸易立国”战略。
4.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
5.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
6.长期保持政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三)谋求政治大国
2005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巴西总统卢拉进行了会谈,重申为实现共同“入常”加强合作。
课堂交流:
日本和西欧这两个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 三、【总结归纳】通过学习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热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预习第14课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课文分析,启发引导,总结归纳。强调应掌握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解的基本历史知识。a--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们国家有何启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归纳补充。研讨交流,反思升华
教师总结。
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欧元的基本情况和欧元的使用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们国家有何启示? 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进行自由提问:
学生展示资料、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高效完成练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印度民族振兴的概况。说出“非洲独立年”的由来;简述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
2、列表归纳亚非拉代表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捍卫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懈努力的史实,提高归纳和表述能力。
3、认识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重 点
难 点
重点:印度独立运动、非洲独立年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难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教法
选择
对比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教案、课件、查阅资料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6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和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
出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翱翔的“蓝孔雀”
1.指导学生看《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3.提问:在这些独立的国家中,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那么英国为什么同意印度独立?难道它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颗宝石吗?在以后的时间里,。独立后的印度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亚洲各国的独立运动彻底摧毁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提问: “蓝孔雀”指什么?
巡视指导阅读
教师注意学生是否涉及到印度独立的背景、经过、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
师补充: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坛执政的37年,为印度的国力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结合82页文字和《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思考归纳后。
这只翱翔的“蓝孔雀”在经济、科技等方面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黑暗大陆”现曙光
“黑暗大陆”说明了什么?(出示《二战后非洲国家独立进程图》)请同学们 仔细阅读历史地图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非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哪一个?
2.按独立的先后顺序报出北非独立的国家。
3..按顺序报出黑非洲先后独立的国家。
4.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哪一个?有什么意义?
5.按地理方位看,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线索归纳整理非洲独立运动的进程。
三、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
1、指导阅读87页每课一得了解美国把拉丁美洲作为它的“ 后院”的原因。
2、合作阅读85-86页了解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独立权的史实。
3、讨论拉美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课堂练习
五、小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帝国主义大国的的经济实力遭到削弱,这为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良好机遇。
指导学生读图
独立运动的特点提醒学生从方位看是从东到西,自北向南
巡视指导
除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外,加速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这才是真正摆脱殖民统治的必由之路
同桌合作快速完成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自主学习
作业设置
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时间、目的、结果。记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学会用 图书、网站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方法, 学会透过漫画的表像发现漫画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
2.通过漫画从侧面了解历史不为 人知的一面,学会 从关键的语言中发现历史的真相,探究历史的实质。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会透过漫画的表像发现漫画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
教学难点: 学会 从关键的语言中发现历史的真相,探究历史的实质。
教法
选择
讨论法 谈话法
课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7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三大组, 分三大块“动荡与变革”、“全球战火再起”、“两极下的竞争”。各组收集相关历史漫画和资料。
2、准备绘制漫画的工具,也可使用电脑。
二.活动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由一 副画引入教学活动。
2、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查资料,点击网页,在
导入,多媒体出示活动目标
布置活动任务,明确活动要求
指导活动
确定“漫画”历史的相关活动主题。主备人祁淑凤: 备课组长签字: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默读活动目标
了解本节课活动任务
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通过分组确定自己的主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网上了解中国漫画史,了解简易历史漫画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漫画的评议方法,学会解说历史漫画。
3、品“历史”漫画
4、绘制“历史”漫画
以小组为单位,将选题相同的学生组成三大学习小组, 结合教材,动手用漫画描述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 优势,也可以独立完成,人人参与,在快乐学习中识记和掌握历史知识。
5、小组之间交流展示作品,选出生动有趣的漫画作品并解说历史 漫画。
6、评“历史”漫画,对各组 选出的漫画作品进行评价。
四、活动总结
结合自己的绘画经历,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对这节活动课进行总结。
给予引导和提示。
指导学生绘画自己感兴趣的 历史事件。
组织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
评价
点评、补充总结。
结合活动主题,整理所收集的图片、文字和音像等资料,确定自己的 绘画主题。
动手绘画自己感兴趣的 历史事件,让历史 “活”起来。
小组之间交流展示作品,选出生动有趣的漫画作品并解说历史 漫画。
结合自己的绘画经历,谈谈自己的 收获和感想。
作业设置
预习下一课。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法选择
合作 探究
课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9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作为中国人,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在我国实行改革的时候,我们的近邻苏联也进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他的改革给苏联乃至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
戈尔巴乔夫改革
首先请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经济政治情况。20世纪30年代所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而日渐暴露出其弊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一些有识之士便有改革之举。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调整标志着改革的开始。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改革。他的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在政治方面,他采取“稳定政局”的方针,并趋于基本恢复赫鲁晓夫改组以前那种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并部分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外交上奉行霸权主义,推行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如侵犯我国珍宝岛等。
在经济上,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在初期,农业发展很快。但是,农业落后问题没能根本解决。苏联的农业底子薄,自然条件较差;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军事上,他主张以核武器为基本力量,各军种联合发展,一方面常规力量再次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消除苏联在核力量方面所处的劣势。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沉思、去探讨的地方。由于改革的失败,使得苏共的威信和影响力急剧下降,一些高级领导人宣布退党,反对党派纷纷成立。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
苏东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对世界造成哪些影响?
由于苏联长期社会动荡,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989年的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不是社会制度不先进,而是经济长期不良状况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领导阶层的分歧及改革失败、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实行长期“和平演变”等因素,导致了解体及巨变。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瓦解,在告别雅尔塔体系后,世界正向多极化曲折发展,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努力储备知识,以迎接挑战,振兴国力。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课:教师对本课同学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
课后作业 : 自我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看改革内容
教师指导分析
教师展示幻灯片,分析。
教师设计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改革的结果
教师引导课堂小结
读书过渡到新课内容
在书中找到相关内容并分析
学生的分析问题并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课 题
第17课 干戈不息
学 习
目 标
1.知道中东的地理位置、五次中东战争、中东战争爆发的根源。。
2.知道海湾战争及其影响。
3.了解科索沃战争和中国等国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知道中东战争和巴以和谈,科索沃战争。
教学难点:认识局部战争的影响;美国袭击中国大使馆,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这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
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世界国际热点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0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革有哪些内容?
2、苏联解体的时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中东的地理位置和五次中东战争。
2.掌握中东战争爆发的根源。
3.认识到“战则两伤,和则两利”,和平谈判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出路。
4.知道海湾战争及其影响。
5.了解科索沃战争和中国等国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指导学习:
(一)、和平路漫漫
1.通过中东地图,找到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
克的地理位置,了解在这些地区爆发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和思考题掌握五次中东战争的经过。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1949)
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957)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六·五战争(1967)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为抢占更多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一切机场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在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同桌之间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归纳、补充
出示图片
补充学生总结归纳
互相提问
讨论问题
朗读、归纳总结重难点
阅读屏幕内容同桌之间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开始抵抗。至10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赎罪日战争(19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 第五次中东战争。
3.思考课后的材料题,分析中东战争爆发的根源。
领土问题(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 决议,埋下了阿以长期冲突的祸根)巴勒斯坦问题(民族、历史问题) 宗教问题、西方大国的干预
4. 思考道和平谈判在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战争能否解决阿以冲突?你认为解决阿以冲突的途径是什么?
和平谈判是解决阿以冲突的唯一途径
(二)、海湾战争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海湾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三)、非接触性战争
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北约轰炸南联盟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思考:北约停止轰炸南联盟说明了什么?
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打着维护人权的名义对南联盟进行空袭,严重侵犯了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这种行为也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行为准则的公然践踏,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和制止北约轰炸过程中,俄罗斯、中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小结: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是,由于民族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等原因以及西方大国的干预,中东地区、海湾地区和科索沃地区出现了局部战争,世界和平不断受到新的威胁。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并进行简单的讲述
出示巴以和谈的图片
提问,让学生回答
归纳
个别提问
就学生知道的知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考交流
总结
总结
互相提问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现代计算机的诞生过程及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后天技术。
2.通过了解现代计算机的诞生过程,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以我国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后天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豪感。
重 点
难 点
重点: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难点:对克隆人问题的看法
教法
选择
阅读分析 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 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1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提问---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多媒体)
三.讲授新课:
新课学习:(一)、日益发达的电脑
出示学习导航问题:学生自学
1.新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内容:

2.现代计算机的诞生过程:
教师介绍网络技术的产生过程和发展。
启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讨论,理解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二)“生命工业”的兴起:
1、生物技术;
2、克隆技术:
这是本课的主要基础知识,任务是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的含义,从而明白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三)神秘的天空世界
古人想飞天遁地,如今有了飞机和地铁;古人遥望星空,向往神秘的天庭,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孔明灯的祈福,如今有了载人飞船,终如愿以偿.投影展示航天技术发展的图片,结合学生了解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回顾神州系列航天技术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尽情抒发感受。
当堂练习:1、金牌学练考作业
2、结合今天的学习,用电脑技术制作“我的梦想”作品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完成自我测评
教师结合图片资料引入
出示目标
教师巡视辅导,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电脑的所见所闻、所用、所感。理解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
结合自己的课内外知识,和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能力。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幻想空间
进行辅导,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观看媒体,回顾一、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学习明确目标
学生阅读课文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活动互相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计算机诞生的过程后,让一位同学代表展示自己的课件,针对“假如没有电脑”或“我与电脑”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物技术” 和“克隆技术”的概念
观看图片,联系自己经历,抒发自己对太空的幻想。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发言
作业设置
课后自我测评题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培养对历史问题归纳与整理的能力。
2、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培养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相互依存、相互竞争能力的复杂性。
4、了解联合国的成立及《联合国宪章》。
重 点
难 点
重难点: 如何结合现实、结合国情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及如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 讨论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2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板书:机遇与挑战
二、【讲授新课】
(一)走向全球化
1.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进入“地球村”阶段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经济信息全球化 市场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国际贸易大发展
资本流通多元化 货币流通全球化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思考讨论: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教师多媒体展示提问 。板书课题
教师导入新课,引出话题,激发兴趣。教师投影出示目标导学。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经济全球化》,情景再现,体验、探究历史
学生观察地图,激发兴趣。学生举手发言、回答。
根据目标导学,构建知识网络,完成练习。
学生自学教材:(1). 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迎接挑战。同时对国际竞争中潜在的风险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趋利避害,建立健全应对危机的安全机制。
二、应对全球性挑战(板书)
1、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当今世界面临的危害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谈谈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2、如何解决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
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日不落的联合国
1、 通过阅读课文,知道联合国的成立及《联合国宪章》。
课堂交流:
2、1945年6月26日,美、英、苏等国代表们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在宪章上签了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3、《联合国宪章》指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问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是它的宗旨。
三、【总结归纳】
生活在“地球村”的所有居民,被一种共同利益联系起来,休戚相关,患难与共。老师相信大家,当然我们也相信全体“地球村”的村民,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携起手来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就会变得更自然、更亲切、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四、【布置作业】:预习第14课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课文分析,启发引导,总结归纳。强调应掌握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全球化形势下人类面临挑战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归纳补充。研讨交流,反思升华
教师总结。
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全球化形势下人类面临挑战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进行自由提问:
学生展示资料、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高效完成练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2、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重 点
难 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法
选择
自主阅读、谈话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教案、课件、查阅资料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世界现代史部分的内容。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课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二月革命”
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二月革命”前的俄国处境,掌握“二月革命”爆发的时间,革命的目的,革命后的政局形式。
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报告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十月革命的胜利
巡视指导阅读
提醒学生注意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政权。
注意列宁的作用
补充《四月提纲》
阅读勾画批注出要点:
时间:1917.3月(俄历2月
目的:推翻沙皇统治
政局形式: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十月革命的经过(学生回答)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②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它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
三、“退一步、进两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
2.新经济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四、小结、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世界历史进程、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引导学生学生探讨回答)
教师补充详细讲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
原因和评价教师讲解
自主阅读准备讲述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占领了战略要点,攻克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学生依据小字注解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作业设置
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时间、目的、结果。记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9·11事件”的根源、在本世纪的重要地位及其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影响,探究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危害。
2.在收集、分析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用历史的眼光透视现实问题,理解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道理。
3.通过充分准备,以“时事调查”的形式,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养成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的良好习惯。
重 点
难 点
重点: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难点:学会用历史的眼光透视现实问题,理解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道理。
教法
选择
搜集资料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课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搜集9·11事件的根源及其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影响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3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形式。
2.设计本次活动说明,详细阐述活动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网站和书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材料。
学生准备:
1.选出时事主持人1名,评委8名。
2.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然分为4个小组。
3.抽签决定本组活动课题。
4.小组分工,确定本组材料搜集人、汇总整理人、时事专家、板报设计制作员。
5.搜寻有关“9·11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及由此引发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二、活动过程
(一)、教室布置:
黑板上写美术字《时事调查——恐怖主义面面观》,配上图案;前面放五张桌子,呈半圆形。桌子上分别摆放主持人、各组专家的姓名。
(二)、主持人介绍:
2001年“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那么,恐怖主义到底由何而来又该如何界定?何以如此猖獗却屡禁不止?它与宗教摩擦、民族矛盾有哪些联系?它与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有什么瓜葛?本期“时事调查”就从“9·11事件”开始,详细解析恐怖主义。
第一环节 专家采访(屏幕投影)
第1小组:“9·11事件”全景回放,探讨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巨大的心理影响。
第2小组:“9·11事件”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第3小组:现在活跃的各主要恐怖组织及其主要活动。
第4小组:各恐怖组织的主要成分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环节 七嘴八舌
请各位观众朋友向专家提出你的问题。
(各组观众提问的过程中,既可向本组专家提问,也可向其他组专家提问,)
主持人:鉴于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性及其国际化趋势,如何切实有效地打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该如何更加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罪恶呢?请大家献计献策。(屏幕投影)
第三环节 献计献策
各组派代表,谈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的办法
第四环节 总结发言
主持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观念,逐渐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国内法律文件和国家之间的充分合作,及时消除导致恐怖主义犯罪产生与蔓延的不公正现象,从根本上杜绝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与发展,防止或者减少愤怒的情绪和报复的心理,从而减少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造成的威胁。我们期望着世界到处充满爱,期望着鲜花盛开在每一个角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三、活动评价
评价过程: 1.评委当场为各组打分。
2.下发《班级成员自我评价表》,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打分。
3.下发《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调查表》,回家后填写。
4.评选优胜小组、优秀个人。
1.设计《班级成员个人活动评价表》《课堂小组活动评价表》
2.设计《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对学生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跟踪调查,并适当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快速布置教室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所查询的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不能断章取义。
2.在分析时要注意全面、客观,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3.在阐述时尽量使用历史语言、书面语言。
4.注意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注重溯源。
活动评价标准:
1.各组的协调能力;
2.本组专家的表现力;
3.本组观众的表现力;
教师提示主持人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为打击恐怖主义献计献策
指导各组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
各组进行活动预演,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提问充分展示本组的成果并检测其他组的材料搜集情况。
各组分工按要求布置教室
各组专家按抽签的顺序介绍本组调查内容
各组在汇报时,要充分利用投影,要声情并茂、生动直观地体现本组的成果;汇报时间局限在3~5分钟,否则酌情扣分
各组派代表,谈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的办法
语言要求尽量简短,可以互相补充。之后,各组的方法要形成文字材料上交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
作业设置
各组将形成自己的观点上交
教学
反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 制;1936年苏联宪法;
过程与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 点
难 点
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法
选择
讨论法 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指导学生自学】
一、理想与成就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同学们阅读第8页黑体字,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请同学们依据黑体字中斯大林的讲话内容思考: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
请同学们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导入,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布置自学任务,明确自学要求
指导自学
强调: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
齐读教学目标
了解本节课自学任务
阅读第8页黑体字,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
2.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组织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1936年苏联宪法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
2.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自学思考:什么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我们应当怎样来评价它?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并讨论。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是造成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课堂小结】
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课堂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点评、归纳概括
指导学生自学
借助多媒体课件,点评、补充、归纳。
引导分析
小结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回答
汇报自学结果
指名解答
自学思考:什么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我们应当怎样来评价它?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并讨论
自主练习
作业设置
课后自我测评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2、通过合作分析认识到: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性条约。
3、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争夺霸权的表现,进一步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重 点
难 点
重 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认识到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难 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法
选择
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3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了解背景: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你知道《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又是什么?
二、展示学习目标:(课件)
三、指导自学:
(一),《凡尔赛和约》
1,请学生看教材小字内容和《巴黎和会“四巨头”》图,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
2,看屏幕中补充内容思考:这样一些大国主持召开的和会,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这些野心勃勃的争霸计划能否都如愿以偿地得到兑现?
3,自读得出结论:经过长时期的激烈争吵,会议最终确定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包括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
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 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社会背景思考。
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

引导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
补充讲解: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
通过图片与文字分析参加巴黎和会的五大国代表的用意与心态。(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四巨头”
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 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通过分析《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思考这一条约对德国有何影响?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口号。
5,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 提问:为什么在召开巴黎和会后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是为解决什么问题,由哪国主持召开的?
(二)《九国公约》
背景阐述: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厮杀的有利时机,侵华势力急剧膨胀,独霸中国态势日趋明朗。这直接损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引起美英等国的忌恨和不安。中国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头戏。在美英的压力下,经中日双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侵略中国的权益。 提问: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其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
四,师生共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完成小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但它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却为下一轮冲突创造了条件。
五,当堂检测:限时完成指定习题。
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
继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又先后同战败的奥、保、匈、土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
引导分析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回顾中国近代史思考:巴黎和会召开后,中国爆发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你得到哪些启示?(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利益受损)(弱国无外交)
阅读教材第15页“每课一得”,了解国联
学生分析并明确: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学生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它的实质是什么?
这一体系是不可能长久的(内部矛盾重重)
作业设置
练习册相关习题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罗斯福在 面对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 学识、胆略、才干和 克服危机的决心,赢得了民心,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
重 点
难 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
教法
选择
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4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由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目出示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
导读提纲:(以课件出示)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分析以下问题。
1.你如何理解《美国的悲剧》这部作品?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3.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这次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5.罗斯福新政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容有几个方面?
6.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一、《美国的悲剧》
1.美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1928年的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切使美国资产阶级得意忘形,大肆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它的内在矛盾,美国已不再有经济危机了。”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市场的表面繁荣潜伏着危机,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美国的进步知识分子愤怒地批判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弊端。
2.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家德莱塞展开了一场反对资产阶级伪善行为和假仁假义的尖锐斗争。他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是对美国社会制度进行控诉的纪实性小说。
由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指导自学
补充: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资本家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们造成的优越条件来谋求高额利润,美国工业生产保持世界首位,大大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
思考
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课本,自学。
二、“黑色星期四”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分析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市场供需出现矛盾是直接原因。。
2.经济危机的爆发
提问: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小字部分后回答。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这次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范围特别广;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4.经济危机的影响
30年代的大危机是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大危机自然产生了大影响。教材从哪几个方 面进行了分析?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蓝鹰运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寻找出路,那么,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学生回答)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罗斯福的照片和生平简介)罗斯福身残志坚, 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提问: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
内容: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第二,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第三,调整农业政策。第四,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直接影响:。②间接影响:③深远影响:(师生讨论总结)
四.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略)
强调补充: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巧妙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点评并补充: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 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结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交流、讨论
思考问题
汇报
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
自主解答
作业设置
课后自我测评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列宁的革命活动,感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2、学习社会调查的方法,培养分析和利用调查材料的能力。
3、培养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的革命活动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和利用调查材料的能力,培养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合作 探究
课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5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 年4月22日,列宁诞生于俄国 。他是 和
的缔造者。
2、补充完整下表内容,了解伟人在民主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活动
时 间
主 要 活 动
1900年12月
1912年
1917年4月16日
1917年11月6日
1917年11月7日
1921年3月
(二)质疑问难:

探究交流:
列宁,一个伟大的革命导师。然而这个伟大的革命导师却有着许多平凡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宁吧!
知道学生阅读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解读伟
读书过渡到新课内容
学生回忆比较,分析不同
回忆列宁:追寻伟人的成长足迹
少年列宁 一天列宁与表哥、表姐们在姑姑家玩“捉人”的游戏,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当姑姑问“谁把花瓶
打碎”时,列宁说“不是我打碎的”……回到家里,列宁告诉妈妈他撒谎了,心里很难受,妈妈让他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姑姑回信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
青年列宁: 上大学时开始吸烟,列宁的母亲是医生的女儿,她懂得吸烟的害处。她对儿子吸烟上瘾感到很伤脑筋,曾多次劝列宁戒除这一不良嗜好。一天,妈妈说“孩子,我们是靠你父亲的抚恤金过日子,抚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样多余的花费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你吸烟虽然花费不多,但天长日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假如你不吸烟,那对家庭生活是有好处的”,列宁听后说“好!从今天开始,我不吸烟了。”并从衣袋里掏出剩下的半包烟放在桌上,让妈妈将它烧毁。从此,列宁再也没有吸过一口烟。
中年列宁:1895年12月,列宁被捕后,被监禁在彼得堡监狱一间又狭小又肮脏的担任牢房。在监狱中,列宁与看守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争取到牛奶和面包后,他把牛奶当着墨水,把面包从中间抠出一个圆洞,当成墨水瓶。最终写出一部重要的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老年列宁: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列宁进克里姆林宫开会时,卫兵不认识他,一定要他按规定出示证件。一名随从人员想说出列宁的身份,让卫兵立即予以放行,被列宁制止了。列宁掏出了证件,卫兵从证件上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列宁时,连声说“对不起”。列宁亲切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伴你教历史》
人的卓越品质
教师展示幻灯片,分析。
教师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回答
学生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作业
设置
配套练习相关章节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的情况;
2、了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入侵埃的态度;了解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灾难;
3.了解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重 点
难点
重点: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的情况。
难点: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绥靖政策
教 法
选 择
合作探究式
课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7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两种解决危机的典型或方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出示学习目标:见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请大家结合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思考:A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有哪些?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和影响。C.德国法西斯专政实行了哪些内外政策?①历史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缺乏民主传统。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③纳粹党的兴风作浪是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广泛的支持。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了.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出示多媒体课件
出示材料
启发引导
出示课件
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情况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朗读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
学生每4人为1组,自学教学目标所列内容
互相交流
画出重难点
引导发言因为,法西斯专政的实质就意味着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二)非洲之角的战火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何在?①意强大,埃弱小。②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③绥靖政策的影响。究竟什么是“绥靖政策”?主要推行者是谁?如何推行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那么,英、法、美推行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①为保住自身安全;②祸水东引。)
(三)西班牙内战
1.西班牙内战是怎样发生的?结果怎样?2.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是什么? 3.当德、意法西斯侵入西班牙后,西班牙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在对待德、意法西斯人侵西班牙的问题上,英、法等西方大国吃怎样的态度?5.《格尔尼卡》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四)“死亡工厂”
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1931年,在日本军部策划下,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1936年以天皇和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起来了。
2.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3.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36年和1937年;两个协定:德意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国家在侵略的过程中,彼此产生了好感,他们结成法西斯“轴心”,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们被称作 “轴心国”。
四、本课小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内容。法西斯国家到处点燃战火,已成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最大敌人。法西斯是穷凶极恶的,但邪恶最终要在正义面前俯首称臣。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人民,这是被历史无数次证实了的。
五、板书
出示课件
启发引导
总结归纳
出示多媒体课件阅读课本第32页注释和第31页地图,了解埃塞俄比亚的地理和战略位置对意大利的重要性。)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①支持法西斯势力;②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③把西班牙变成检测自己军事实力的试验场。)
①在政治上,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在经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重建了德国空军,④在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⑤在文化教育领域焚毁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教育.
作 业
设 置
练习册本课选择及材料分析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 查
签 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的国土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重点难点
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法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 
课 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第1 课时
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总数
第 8 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日、意、德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和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态度?(英、法采取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和平到来了吗?
1.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
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其原因:第一,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第二,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苏联。为此,他们便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第一,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第二年3月,德军开进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卖他国的行径,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1.德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
2.“奇怪战争”和波兰覆亡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分析
复习回忆
学生阅读自学思考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法国投降、英国抗战
这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扩张而自食的第一颗苦果。
三、“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
1. 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2. 莫斯科保卫战
四、“虎!虎!虎!”--------日军偷袭珍珠港
1.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本课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起了推动作用。
归纳:1.爆发: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组织学生分析
小结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归纳
作业设置
练习册第九课 
教学反思
 
等级评价(ABCD)
 
检查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2.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的内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法
选择
阅读分析 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 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8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讲授新课:
(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1.《联合国家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会议
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束。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
小结:
“二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的较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二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课堂练习:练习册填空部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略)
出示目标
教师巡视辅导,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
教师演示课件,标明确斯大林格勒的准确位置,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肯定补充讲解中途岛战役情况
介绍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的开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提问: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学习明确目标
学生阅读课文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活动互相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主要内容。然后,进一步明确。)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内交流
观看媒体,学习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内容
重点了解参加会议的“三巨头”
掌握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的情况
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发言
作业设置
课后自我测评题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能力目标:结合战争形势图,演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的基本进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念,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 点
难 点
重 点: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 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法
选择
合作探究法,识图讲解法
课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0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小小军事指挥官”是一节学习探究课,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在前三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进程学习的基础上,亲身去体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一次经典的战役,在演绎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合作,去探究,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2、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3、教师向学生介绍读军事地图的基本知识。
紧密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提高运用地图分析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活动】:
就学生查阅资料的情况提出问题:
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以及这些战役著名指挥官的主要事迹。
选择某一经典战役并讲述其主要过程。
展示自己制作的简易战役态势图并指图讲解。
2,以诺曼底登陆为例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代表德国,一组代表盟军。
3,主持人发言:(教师补充发言并扮演艾森豪威尔)
教师做好活动准备
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教师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敦克尔刻撤退,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相关情况。激发兴趣
艾森豪威尔:
各位将军,春天已经过去了,作战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想了解各部门的准备情况。
了解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背景:德黑兰会议上决定:1944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统一指挥盟军在西欧的登陆作战。战前艾森豪威尔再次召开了最高指挥部会议,了解登陆作战的最后情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参谋部长发言,明确盟军决定诺曼底登陆原因。
5,情报部长发言:我们已经查明德国的海岸防御体系。我们的小型潜艇也已取回了海滩上的泥沙样品。迷惑敌人的工作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坚定决心,众志成城。) 艾森豪威尔:军需部的情况如何?
6,军需部长发言:通往法国的20条输油管道已铺设完毕,可以保证部队的供应,英国本土的作战物资也已准备完毕。
主持人:正当盟军加紧准备之时,德国的将军们也彻夜不眠地商讨着。德军指挥部隆美尔正在组织召开军事会议。德国士兵:报告将军,我们的侦察飞机拍摄的照片洗出来了。 (隆美尔与众位将军看照片)
隆美尔:各位将军,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敌人会在加来港登陆,我们继续向加来港增兵,我们的“大西洋壁垒”不会轻易被攻破的。
主持人:就在德国军队不断向加来地区集结之时,盟军已做好了6月5日在诺曼底登陆的最后准备。但天气突变,计划无法如期进行。在这紧要的关头,艾森豪威尔再次召开了统帅部会议。
主持人:盟军已确定了最终的登陆时间,而德国指挥部上下估计,盟军绝不会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向他们发起进攻。
隆美尔:我已经连续几天未睡觉了,统帅已准许我休假,我离开后各位要提高警惕。
三、【活动讲评】
1、谈谈活动收获: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我的识
图能力。我在这节课中认识了几位著名的军事指挥官:艾森豪威尔,隆美尔等。他们很让人佩服。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再接再厉啊!
多媒体展示
艾森豪威尔:感谢各位作出的努力,我们还要继续空袭德国的铁路工厂,使他们的交通和通讯瘫痪。我们最后确定的登陆时间是6月5日,我们一定会胜利。
艾森豪威尔:我十分肯定我们必须发出这道命令,我不喜欢这样做,但是没有办法了,各位将军,我决定6月6日凌晨登陆开始。
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性,指导小结
参谋部长:因为诺曼底距英国西南海岸的各大港口较近,便于输送部队和物资。为保证登陆成功,我们必须保密计划,谨慎行事。(学生指出图中诺曼底的位置)
情报部长:我们会继续往加来港派兵迷惑敌人。
主持人:1944年6月6日凌晨6点30分,艾森豪威尔下达了作战命令,诺曼底登陆战开始了。
学生谈收获
作业设置
能指图讲述二战中的典型战役及著名指挥官的主要事迹。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